但黄裳并不是视钱财如粪土,相反他很“爱钱”。黄裳曾写道,“一次单位搞个人鉴定,我请他(巴金)给我提意见。他指出我‘拼命要钱’是大缺点。这点批评是确切的。因为买旧书,钱总是不够用,于是预支版税算稿费,编书也要编辑费,无所不用其极”。
黄裳的藏书多为明清版本的古籍善本,像明刻本、清刻本等等。他不光自己藏书,也助人藏书,他早年发现学者郑振铎因穷困而无奈卖书,就四处筹借书款,想方设法为其保存下藏书,而这笔书债,直到10年后自己才能还清。同时,爱书的黄裳也爱帮助其他爱书人。张岱评传》的作者胡益民在撰写该书时,四处搜求张岱散佚诗词而不得,杂文家何满子介绍胡益民向黄裳求助,果然黄裳藏有极为珍贵的张岱诗集手迹,慷慨允给借抄。
如今这些典故和故事都可以从黄裳作品字里行间读到,而这也正是读书的乐趣。因为你绝对不会知道,从哪本书中能够读到哪些有趣的掌故。
眼看林逸看着手中的书“如痴如醉”,姜立夫不得不敏感地咳嗽一声,然后提醒林逸:“这本书我可是不转手的,你看看可以---”言外之意是怕林逸把这本书给“黑”走。
林逸莞尔,只觉这姜立夫也是个“极品”,上次送自己一本珍本水仙辞》大方的跟“大侠”似得,现在为了一本百十块钱的旧书,竟然变成了一个“小心眼”。
不过马上林逸也就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许在自己眼中值钱的珍本,在他眼中只是一本薄薄的诗集;而在自己眼中只是可读的精装书,在他看来却是值得珍藏的古本。
“放心,这本书我不会和你抢的。再说,这可是你的一本战利品,有着好彩头,我又怎好意思和你抢。”林逸笑道。
“算你会说话---等会儿我再淘一些,你要是有中意的就留下。”姜立夫也豪气地说。
林逸就笑笑:“我看我们还是分开走吧,两人挤一块不如分开撒网,说不定各自能网到一些大鱼。”
“你说的也是,两人在一起太难受,搞不好一本书你看上我也看上又争抢起来,还是分来的好---分道扬镳,各自淘宝!”姜立夫下了结论。
……
两人分开后,林逸独自一人畅游这古玩城的旧书摊。这时,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背着书包,和同伴抢过林逸前面,在一个旧书摊前蹲下。
其中一个稍胖的男孩见地摊上有自己最钟意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他伸手拿起一本西游记》就和小贩攀谈起来。
“老板,这本西游记》多少钱呀?”
“15块钱。”中年小贩随声回应。
林逸看了一眼,却是新出版的“中学生普及读本”,这种书在书店内也只不过才18元左右,属于国家扶持的学生读本,印量很大,字迹也很大,最主要的是里面有很多生僻字注明了拼音。
“这么贵?可以少一点吗?”那个男孩摸了摸上衣口袋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几张零钞,有些可怜兮兮地讨价还价。
“不能再少了,这是最低价了。原价可是18块呢!”中年小贩毫不退步。
“这三本我都要了,40块钱行不?”男孩随后把红楼梦》水浒传》也拿到了手中,一脸期待地望着中年小贩。
“我的这位同桌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爱好读书写作,这40块钱还是他从零花钱里抠出来的。大叔你就行行好,把这三本书卖给我的这位同学吧!”跟着男孩来的那个学生十分动情地帮着央求中年小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