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侦探歇洛克·福尔摩斯应邀到许多国家去破案,据说,他也曾到中国破过案。
事情发生在一九零二年秋季。有一天,北方名城天津发生了一桩震惊中外的奇案:“大盗”张洛川夜闯紫竹林英国使馆的藏宝室,将英国从北京颐和园抢夺来的一批珍宝,全部搬走,还在墙上留下四行字:吾国珍宝,岂容尔盗,今日取回,完壁归赵。
事发后,英国人大动肝火,由总领事赫德出面,照会清朝政府,要求限期破案。当时被八国联军践踏后的中国,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执政的慈禧太盾唯恐英国人重操干戈,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命山东巡抚袁世凯火速前往天津,限在四十天内将张洛川捉拿归案,否则严惩不贷!
袁世凯受命后叫苦不迭。为啥?原来:张洛川非同凡人,他是义和团北方盟主张洛行的弟弟。此人武艺超群,又有韬略,在江湖上闯荡了二十多年,先后拜了少林、武当、华山等各派高人为师,集百家之艺于一身,功夫十分了得。近几年,义和团的各路首领相继成为洋人和清军刀枪下的冤鬼,唯有他,凭一身武艺和“胆识,继续在江湖上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扰得洋人和朝廷上下心惊胆战。现在袁世凯接到这份差事,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张洛川的对手,但是皇命难违,他只好硬着头皮赶赴天津。
到天津后,袁世凯首先在全域各地张贴布告,悬赏捉拿张洛川;按着又组织了三百个精英缉捕队,由其亲启指挥,四下搜捕,把个天津城搞得鸡飞狗跳,昏天黑地。可是折腾了半个月,依然是一无所获。
眼看太后的限期越来越近,而派出去搜捕的官兵又总是去得多,回得少,袁世觊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对,有个幕僚给出了个主意,他说:“英国有位声名显赫的侦探家叫福尔摩斯。此人神通广大,堪称破案神手,只要请他出马,何愁抓不到张洛川。”
袁世凯眼下一筹莫展,听完这番话,顿觉精神一振。是呀,英国人破英国的案子,就是抓不住张洛川,老佛爷也不敢怪罪。想到这,袁世凯即刻整装,赶往北京请奏。
慈禧太后准奏,马上召见总领事赫德,把事情一说。因为事关英国的利益,赫德当即拍电报请示本国政府。两天后,美国政府回电:福尔摩斯已应邀并启程。
外国大侦探家来华破案的消息,顿时轰动了天津。这一天,英国客轮“伦敦号”抵达天津港,码头上挤满了净相前来欢迎福尔摩斯的达官显贵。不一会,在鼓乐和鞭炮声中,两位风度翩翱的美国人出现在舷梯口。当先的一位,其相貌和外表特别引人注目:他身高六英尺,身体异常削瘦;上额方正而突出,目光锐利,细长的鹰钩鼻子使他显得特别机警、果断;头戴高顶礼帽,身穿燕尾礼服,左手拄着手杖,右手握着一只闪光发亮的大烟斗,脸庞溢着温和的微笑。总领事赫德赶紧奏过去,骄傲地拍着瘦高个,向大家介绍道:“诸位,这就是我们大英帝国的骄傲—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另一位是他的助手华生先生!”
人群发出了欢呼声。袁世凯率文武官员急步迎上,行礼施节。接着当地的豪绅显贵和各国记者也一拥而至,争相问候。这时,有个绅上打扮的人率先挤到福尔摩斯跟前,双手一拱,说:“啊!福尔摩斯先生,久仰大名了!今日千里来吾国,想必定能大显身手喽?”说着话,他把手一伸。福尔摩斯出于礼节,也把手一伸,两手一握,“哎哟!”福尔摩斯只觉得手臂一麻,赶忙把手缩回。定睛细雷,面前这个绅士:头戴瓜皮子帽,身穿长袍马褂,个子矮小精瘦,脸孔黑里透红,饱满的天庭之下一对朗目炯炯有神,嘴角挂着一丝矜持的笑。福尔摩斯一皱眉,刚要问话,对方抢先问了起来:"福尔縻斯先生,您既来捉拿张洛川,想必定有过人的高招啊!我冒昧地动问一句:您何时能结案啊?”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众人纷纷接口,有的问福尔摩斯有多大把握结案?有的问他如何下手?福尔摩斯也不回答,只是两手摆弄着心爱的烟斗,微笑地点着头。华生见众人急不可待的样子,就在一旁说道:“先生们,女士们,东方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国是福尔摩斯先生早就向往的地方。今天,他能如愿以偿,感到万分的高兴。说到侦破的事么,这是上帝赋与福尔摩斯先生毕生的使命,所以,他一定会尽心协助贵国的!至于何时结案嘛……”华生说到这儿,福尔摩斯突然插上话来,他大声说:“我向大家保证,七天之内抓住张一洛—一川!”
此言一出,就象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哗—一一声,整个码头人声鼎沸,有捧场的,有嗤笑的:“嘿,要不是破案神手,谁敢立这个军令状!”“哼!吹牛只需动动嘴,一个外国人,人生地不熟的,凭什么出此狂言。”“话可不能这么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会揽瓷器活。”
赫德和袁世凯没料到福尔摩斯会夸下这个海口,看着众人的神情有点不对,赫德忙对袁世凯使了个眼色。袁世凯心领神会,忙拍了两下巴掌,大声说:“诸位,客人们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应当让他们早点体息休息。”说茈完,赶紧把两位侦探家接走了。第二天,各大报,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福尔摩斯扬言七天结案的消息。
按下袁世觊设宴款待客人不表。却说大盗张洛川,他早几天听说朝廷要请洋人来捉拿自己,既觉得好笑又感到自豪。所以,当福尔摩斯到天津的那天,他特意乔装打扮来到码头和对手见了一面.对方的风度和气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福尔摩斯要在七天内抓住他的誓言,实出他意料之外。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眼下对手究竟有多大本事自己未曾摸底,但是既然敢夸下如此海口,那一定不是等闲之辈。张洛川经过三思,决定先采用缓兵之计,后退一步,找一个隐蔽处躲上七天,叫对方无处寻找。只要七天一过,你福尔摩斯不败也自败,到那时咱们再见个高低吧。主意一定,他便吩咐手下人在天津打探动静,自己则夜行乡里,销踪匿迹。
再说福尔摩斯和华生,到天津后住在紫竹林使馆.一晃三天过去了,看他们似乎并不着急,每天在房子里看看书,打打球。福尔摩斯有时还神情悠哉地靠在扶手椅上,闭着眼睛,拨弄着小提琴。尤其使入不解的是:他们深居简出,偶尔出一趟门,也游游逛逛,从不为破案而奔忙。
离太后规定的结案限期只有八天了,离福尔摩斯扬言结案的时间也只有四天了。袁世凯着急啊,几乎是一天三登门询问情况,可福尔摩斯只是摇头不语。
时光如流水,一眨眼又过了两天,袁世凯隐隐约约觉得事情有点不妙,他看到两个外国佬情绪低落,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尤其是福尔摩斯整天躺在沙发上,从早到晚,几乎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就象是服了麻醉剂。到了第六天,袁世凯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一大早便来到使馆,想找福尔摩斯问个明白。正巧,福尔摩斯、华生和赫德都在客厅里。没等袁世凯开口,赫德便说:“啊,袁大人你来得正好。非常抱歉啊,昨晚我收到首相的加急电报,说皇后陛下桂冠上的一颗夜明珠被盗,要请福尔摩斯先生火速回国侦破。”袁世凯一听顿时脸色发白,嘴皮发抖。赫德耸耸肩,干咳了两声,似笑非笑地说:“至于贵国的案子,福尔摩斯先生下次再来了结。呃,太后那里我会替你说话的。你看…晤?”
袁世凯半响才回过神,他明知外国佬连张洛川的影子都没摸着,所谓的回国侦破不过是找个台阶下.可是崇洋的本性使他说出话来令人肉麻:“呃,福尔摩斯先生此行劳苦功高,为我国剪除了大患,我一定面奏老佛爷,给先生们请功!不知两位何时动身?”“今天下午就走。”
福尔摩斯要归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刹时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们纷纷议论、讥笑、谩骂所谓的侦探神手。福尔摩斯和大英帝国的光辉形象,一落千丈.而张洛川越发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福尔摩斯和华生离开天津的时侯,袁世凯出于礼节率一批官员前来送行。此时的气氛同六天前大不相同,既无欢快的鼓乐,又无热烈的人群。“伦敦号”客轮载着福尔摩斯和华生仓惶地驶离港口,片刻便消失在暮色苍茫的大海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