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良说道:“京城治安迟早是要交到你们京兆府手里的,只是如今长安刚刚夺回来,城内还很不稳定,之前不少投降叛军的人还没有得到清算,这些人始终是危害!另外这关在永兴坊的七千多人也没有经过甄别和清理,就这么交给你京兆府,你韦大人真能放心用他们?如果他们当中有叛军的探子,趁我们不备发动突袭,再次夺取了长安,韦大人又如何向皇帝交代?韦大人不好向皇帝交代也就算了,还得连累本帅,别人会说你赵子良数万大军屯兵长安,还被人把长安城夺走了,你让我赵子良的脸往哪儿搁呢?”
“这······”韦谔不由语塞,脸上颇为尴尬,过了半响才出声道:“那以大帅之见当如何处置?这么多人马关在起来,如果不用起来,也徒耗粮草不是?”
赵子良道:“这件事情好办,本帅会派人对这些人进行甄别,并且对那些之前主动投降叛军的将校进行秋后算账,这样的人如果不治罪,不杀几个人震慑其他人,日后必定会有人在叛军再来时就主动投降!所以对待这样人必须严惩,另外长安城内还有不少官吏和勋贵在叛军到来时投降了,我们也要给他们算算旧账,不能让这些墙头草逍遥法外,关于这件事情,还需要韦大人你们京兆府进行配合,这实际上也是免去了你们京兆府的为难,事情由我军方来办要简单得多,你们京兆府毕竟牵扯过多,反而不好办,有时候总是抹不开人情,是不是?”
韦谔不由一阵苦笑,他原本是来打算说服赵子良,没想到如今却反而被赵子良给说服了。
“呃,好吧!此事交給大帅来办确实是最好不过的,京兆府方面也愿意全力配合!只不过,您看在执行过程总免不了要抄家,对于那些抄来的金银细软等财务能不能分一半给我们京兆府?您也知道府库都被叛军给劫掠得能饿死老鼠了,这官府衙门的上下官吏、衙门捕快、衙役等都需要开锅下米,实在是没办法啊!”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给你两成如何?剩下的本帅要留作军费!”
韦谔开始讨价还价:“四成,下官绝不多要一个子儿!”
赵子良摇头道:“那不行,本帅这北庭军就有四万人马,等过一段时间河西军、陇右军和剑南军都到了,怕不下十万人马,日后为了对付叛军主力还得征兆兵士,军费开支会越来越大,本帅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上阵大帐吧?这样吧,我最多给你三成,你如果不同意,那本帅就没办法了!”
三成?太少了,就算把抄来的财物全部收归京兆府库都嫌少,要知道皇帝是肯定要回长安的,到时候不得用钱,宫中之物总不能置办得太过寒酸吧?但此时韦谔也知道只怕再也无法从赵子良手里抠出更多的份额了,当前第一要务是进行平叛,在平叛大业面前,一切事情都得让路,韦谔只能咬牙答应:“好,三成就三成,不过大帅可得告诉部下,抄出来的财物可不能虚报数额,不然下官是不依的!”
赵子良笑道:“那是自然,我们这些粗人可没你们这些文人的鬼心思多!”
韦谔听了这话,脸上的表情如同正在便秘一般难看,讪笑几声起身告辞离去。
······
洛阳,皇宫。
大燕皇帝安禄山躺在龙椅上听着孙孝哲地报告,安禄山实在太胖了,他坐着都气喘吁吁的,只能躺着,而其他文武大臣则站在两侧一同听取孙孝哲的报告。
待孙孝哲说完之后,安禄山不由撑着扶手起身失声叫道:“什么?北庭军?你确定是北庭军?”
孙孝哲道:“是的,陛下,那一招杀死张通儒的唐军大将自称是北庭军楚歌,末将绝对不会听错!”
安禄山看着大殿上文武众臣问道:“这楚歌是何人?高尚,你以前在赵子良手下干过,,你知道此人吗?”
宰相高尚摇头道:“陛下,当时赵子良在河东,手下并无叫楚歌的人!”
被新任命的宰相****烈知道自己在安禄山面前表现的机会到了,于是站出来行礼道:“陛下,老臣对赵子良的手下比较了解,几年前赵子良上书朝廷成立泰西都护府、又恢复了濛池都护府和昆陵都护府,昆陵都护府都护就是楚歌,这楚歌原本就是赵子良当年在安西的扈从官,可谓是亲信部将!”
“原来如此!”安禄山点了点头,“既然北庭军已经到了,那赵子良必定也到了!陈相,你可知道这赵子良带来了多少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