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君

驭君 第174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二。”
“三。”
报数声和杖子声一同传入殿内,不过数杖,血腥气就已经漫到了殿内,贺峰眼角一湿,有了泪意,慌忙垂下头去遮掩。
他也是翰林院学士,和邬瑾读一样的书,做一样的官,却不敢做和邬瑾一样的事。
邬瑾有无数理由妥协以及同流合污——家贫、父母尚在、性命攸关,但他一步都没踏错。
殿内有人黯然,有人窃喜,殿外阳光,明媚灿烂,行刑人和受刑人,心却都很静,接受注定的死亡结局。
邬瑾皮开肉绽,白色中衣已成血衣,血反复浸透衣衫,整个人如坠地狱,到二十杖时,神智已有昏昧之兆,糊涂着想:“蜜橘会不会酸?应该先尝一尝的。”
一杖接着一杖,邬瑾嘴角开始溢血,并非牙关唇舌上的血,而是五脏六腑受损涌出来的血。
再打下去,就是大罗金仙,也回天乏术。
在大殿中的贺峰猛地出列,凛然拱手:“陛下,良箴苦口,邬瑾颇敢直言,有错处,不当死。”
已经涌动的小小涟漪,在他出列后,越发动荡,犹如风吹水动,风吹纸乱,虽未哗然,却也震耳欲聋。
魏王刚要张口,皇帝便振袖呵斥:“贺峰出去,一同论罪!”
贺峰满脸黯然,取下头上乌纱帽,摆放在金砖上,退出大殿。
他还未迈步出门槛,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计祥的声音,扭头一看,就见计祥出列:“陛下,太宗诏求直谏,不杀上书言事人啊!”
紧接着,左班文官,一个接一个的出列,恳请皇帝网开一面,让皇帝放弃廷杖。
被胁迫的皇帝,越发怒不可遏,再次将案上一个赏瓶砸落。
赏瓶和金砖发出清脆共鸣,余音绕梁时,王爵一列中,忽然有人手持笏板,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紫宸乃执经登坐之处,邬瑾不良之臣,命绝于此,反扬其名,与他争论,也有失天威,陛下不如交三法司会审,寻常置之。”
此人身行庄重沉稳,轻易不开口言事,是皇后之父明远公。
第307章 命悬一线
“二十九。”
一杖落下,邬瑾衣裳湿透,“噗”一声,鲜血溅起,他两手从刑凳上落下,无力垂在两侧,身体随着刑杖微微颤动,气息微弱,口中鲜血滴滴落下,身上一脉冰凉,心头热气,正在幽幽散开。
明远公丝毫不怵陛下阴骘面孔,沉声道:“陛下,君之侧,难免有恶——”
说到此处,他目光低垂,不看任何人,不让任何人认为自己所说的“恶”,是在意有所指。
他亦知道邬瑾命悬一线,朝臣们此时冲出来求情,就是让这根线不断绷紧。
线绷的越紧,断的也就越快。
他站出来,就是来松一松这根线,让邬瑾有一线生机。
“邬瑾有口才,恶似袁悦,能短长说,几乱机轴,为司马孝文王而诛,留馋险之名于世——”
廷杖报数打断了他:“三十。”
明远公丝毫不乱:“陛下此时杖毙邬瑾,邬瑾便以敢于廷争面折而扬名天下,名垂竹帛,不如留他性命,审、不审,两可,用、不用,亦两可,时日长久,其病痛自现,谗言已息,才是诛他之时。”
这一番话,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悬着心,殿外的声音,格外震动心弦。
“三十一。”
“砰”的又是一声,打在邬瑾身上,紧随其后的,不是邬瑾的闷哼或痛呼,而是滴答。
滴答一声,血从刑杖尖端铁皮上落地,又滴答一声,血从刑凳上落地,一声接一声,变作一场腥风血雨,淋在人心里,使人四肢百脉,都随之冰凉。
有人疑惑那杖子为何如此快,有人质疑那杖子为何如此慢。
皇帝看着明远公,也知所说在理,不由怒火稍退,理智重回,目露迟疑之色:“拖他进来回话。”
魏王急声道:“陛下,绝不可轻纵邬瑾!此人若无靠山,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言行耸人听闻,前所未有,若不廷杖,以儆效尤,有损天威!”
“三十二。”
殿外又传来“砰”一声响,滴答声令人心焦,翰林院一位年轻学士悄悄搓手顿足,五内如焚,被同僚狠狠肘击,才停住手脚。
太子终于在臣心明朗之后,出班站队,持笏躬身:“陛下,邬瑾手无缚鸡之力,抵挡不了八十廷杖,一死了之,正中他背后阴谋者下怀!”
“三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