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29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所以本征参照点互相位置不变。
假设本征参照点无中生有突生一静态、物分析其受力及运动情况,使其始终静止。
则它受力和加速度对应平衡抵消。
至于徐云所说的第二个例子其实是天文学的概念,叫做“曳引效应”,属于时空弯曲的前沿理论。
其实在后世。
给出小牛木桶理论终结一击的,是一个长达48年的超长实验。
这个实验叫做gravity probe b。
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精密测量地球附近的测地漂移和惯性参考系拖拽,以定量地检验广义相对论。
它的主要装置是一台放在一颗卫星上的极精密的陀螺仪,卫星的轨道为圆形,并经过地球南北两极上空。
离地高度642公里,它测量陀螺轴相对于星空背景的转动。
按广义相对论计算。
在这个卫星上陀螺轴的测地漂移和惯性参考系拖拽,分别是每年千分之1.8度,和每年十万分之1.1度。
gravity probe b由斯坦福大学的everitt教授主持,从1963开始到2011年结束。
前45年由nasa支持,它也是nasa支持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共耗资7亿5千万美刀。
近三年则是一位由在斯坦福大学获phd学位的沙特王子筹集的资金,耗资3000多万美刀。
什么?
你问为什么早期45年花了7.5亿,近期三年才花了3千万?
别问,问就是通货膨胀。
当然了。
虽然这项计划的油水很多,但最终落到实处的资金依旧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不过尽管gravity probe b耗费的时间和财力巨大,但其结果并不理想。
按原来宣称的目标。
gravity probe b能给出精度达0.01%的测地漂移数据,和精度达1%的惯性参考系拖拽数据。
而最终结果的精度只分别是0.28%和19%,比预期的精度差二十倍以上。
但另一方面。
虽然精度出入较大,但它依旧成功的用陀螺仪直截了当地证伪了“一旦一个没有外界干扰的陀螺的轴指向背景星空某一方向,它就总是保持这个方向”的结论。
从而将小牛的绝对时空观给在现实中给彻底否定了——结合理论端的论证,这算是彻底的盖棺定论了。
顺带一提。
80年代初期everitt曾经来过华夏,希望在七机部里请动一位知名的华夏陀螺仪专家。
但这个请求最终却被咱们给拒绝了,因为担心那些专家回不来。
那位everitt曾经看上的专家名叫高伯龙,一位为华夏的战斗机行业创下了惊天伟绩的先行者,一位真正的功勋。
高老去世前三年,曾经接受过南方周末的采访。
采访中,他说了一段让人很有感触的话:
“他们(海对面)提出了五十倍的年薪,用美刀结算的,那时候咱们缺外汇缺到了近乎卖血的地步,80年的外汇储备是负的13亿——嗯,是负的。”
“所以我就和部长商量了一下,我说部长,如果我去海对面,这辈子估计都回不来了,用我去换这么一大笔外汇,我觉得挺划算的嘛,我有这觉悟,要不上头考虑一下?”
“部长当场痛骂我了一顿,和我说想都别想,你这样的人才未来能帮上国家大忙的,为那点外汇把你放出去那是罪人!”
“后来我就留在了国内,没辜负国家的期望,咱们天上飞的多少都和我有些关系,过几年见到部长也能有交代了。”
何其可叹,何其可敬。
话题再回归原处。
其实按照正常轨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