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f/ax=a^2f/v^2ax^2。
这个公式在后世又叫做……
经典波动方程。
当然了。
这个方程没有没有考虑量子效应。
如果要考虑量子效应,这个经典的波动方程就没用了,就必须转而使用量子的波动方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就是从这个经典波动方程出发,结合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硬猜出了薛定谔方程。
没错,靠猜的。
具体内容就先不赘述了,总之这个方程让物理学家们从被海森堡的矩阵支配的恐惧中解脱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微分方程的美好世界。
如今徐云不需要考虑量子方面的事儿,因此有经典波动方程就足够了。
接着他又在纸上写下了一道新的公式。
而随着这道新公式的写出,法拉第赫然发现……
自己剩下的那一片硝酸甘油,好像不太够用了。
第258章 见证奇迹吧!(中)
从公元前活到现在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都有作用力。
但是最初,人们并未把这两种作用联系起来。
直到人们发现有些被闪电劈中的石头会具有磁性,于是猜测出电与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再往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
奥斯特发现电可以产生磁,法拉第发现了磁可以产生电。
人们终于认识到电与磁的关系密不可分,开始利用磁铁制造发电机,也利用电流制造电磁铁。
不过此前提及过。
法拉第虽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用磁铁屑表示出了磁感线。
但最终归纳出电磁感应定律的,则是今天同样出现在教室里的纽曼和韦伯。
只是他们为了纪念法拉第的贡献,所以才将这个公式命名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纽曼和韦伯的推导过程涉及到了的纽曼矢量势an和韦伯矢量式aw,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细深入解释了。
总而言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终式如下:
1.e=nΔΦ/t
(1)磁通量的变化是由面积变化引起时,ΔΦ=bΔs,则e=nbΔs/t;
(2)磁通量的变化是由磁场变化引起时,ΔΦ=Δbs,则e=nΔbs/t;
(3)磁通量的变化是由于面积和磁场变化共同引起的,则根据定义求,ΔΦ=|Φ末-Φ初|。
2.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e=blv
3.导体棒绕一端转动切割磁感线时:e=bl2w
4.导线框绕与b垂直的轴转动时:e=nbsw。
看到这些公式,是不是回忆起了被高中物理支配的恐惧?
咳咳……
而徐云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写下了另一个令法拉第头皮发麻的公式:
▽x(▽xe)=▽(▽·e)-(▽·▽)e=▽(▽·e)-▽^2e
▽^2t=a^2t/ax^2+a^2t/ay^2+a^2t/az^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