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582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那可真是多谢您了,艾里先生。”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相片……或者说胶卷的成本很高。
即便是天文台这种官方机构,一张相片的成本也在0.1英镑上下。
按照此前的汇率计算,相当于后世的90到100块钱之间。
因此在徐云此前的预估中。
一家天文台能做到每天拍摄一张记录就非常难得了。
结果没想到这些天文台居然如此给力,一年下来拍摄了这么多的观测记录。
这些观测记录加上分析机、高斯的公式以及最新的工具人团队。
基本上可以说‘人事’方面已经尽到了极致。
剩下的便是……
知天命了。
……
这一箱箱的观测记录很快被分发到了桌上,由工具人团队们开始进行起了坐标换算。
换算后的坐标被输入分析机,进行最小二乘法的计算。
在冥王星之夜高斯使用的量级是8次方,也就是:
l=(l0+l1*t+l2*t^2+l3*t^3+l4*t^4……l8*t^8……)/10^8。
而这次有了分析机协助,高斯直接上了……
十七次方!
当然了。
能上这种精度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轨道经度的换量最大也不会超过1,普遍都在0.1-0.4左右浮动。
比如0.412的17次方是0.000000283957。
0.13的17次方则是0.00000000000000008650415919381338。
这些数字虽大,但都在分析机的量级之内。
如果换成其他更大或者更小数字,那么17次方运算就会超过算力了。
后世计算行星轨道上的一般都是50-70次方,更专业的团队——比如冥王星杀手麦克·布朗那种,使用的基本都是120+的量级。
看到这里。
或许会有同学感觉奇怪:
不对啊。
为啥我手机的计算器和百度随便搜的计算器,都可以计算出几十次方的结果叻?
超算的能力就这?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概念,也就是科学计数法。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有一个计算上限,超过这个量级之后,便会把某个数表示成a与10的n次幂相乘的形式。
比如19971400000000=1.99714x10^13,计算器或电脑表达10的幂是一般是用e或e。
也就是1.99714e13云云……
现代超算计算要用到的次方乘数,基本上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0位甚至更多。
例如0.4556456112的50次方等等。
这种计算若是不适用超算,普通电脑或者计算器很难现实精确的结果,基本上都是约等数。
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jpg。
寻星项目的计算执行者是高斯和巴贝奇,因此在计算开始后,徐云便转移到了今天的‘第二会场’。
也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