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80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直接现场再做一次实验,同时把流程和需要的材料都告诉其他机构,大家一起来复验一次——反正这些数据最后都是要公布出去的。
当然了。
这种做法并不纯是冲动上头或者冒险走钢丝,实际上科院也是分析再三才做出的决定。
毕竟孤点粒子有个很特殊的地方:
它完全不像希格斯粒子那样在十亿次质子碰撞中才会出现一次,寿命也远远不止希格斯粒子的万亿分之一秒——徐云计算出了孤点粒子的概率轨道,在基态化处理的过程中,又将孤点粒子的寿命延长到了十多秒。
截止到目前。
孤点粒子的单束捕捉率已经达到了83.4%。
两根束流管下去,理论上除了非洲代表团背后的机构可能落空,其他机构百分百都能顺利捕捉。
这就是……
科院方面的底气。
同时也是为什么潘院士……或者说科院会在ppt上单独介绍徐云贡献的原因。
毕竟徐云的两个工作对于这次实验的帮助,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幕后英雄.jpg。
加之验证孤点粒子所需要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中微子探测的常用物质。
普通人或许接触不到,但对于那些大机构来说嘛……
就像在厨房里找出一颗鸡蛋一样简单。
因此出于以上诸多的综合考虑,科院这次决定……
整波骚的。
……
第433章 真正的目的,反将一军
“……”
报告会现场。
随着潘院士一番话说完。
现场不少机构的参会代表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微妙的神色。
不得不说。
潘院士……或者中科院的这个做法,确实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实际上。
在发布会开始之前,那些对华夏抱有敌视态度的机构,曾经偷偷的组织过一次碰头会。
在各自背后政治集团的协助下,他们其实早就汇总了许多中科院可能采取的应对方案。
比如强硬拒绝,又比如使用春秋笔法模糊过去等等……
就连中科院能够完全解释相关疑问的planb都考虑到了。
但唯独缺少了中科院现场完成复验的方案。
这就和当初徐云被污蔑的舆情发布会上的诸多操作一样,属于情理之外的范畴——全球这么多重要发布会,压根就没人做过……或者说敢做这种事儿!
这就好比有人质疑海对面登月,海对面说别瞎逼逼了,老子现场就登给你看。
同时还手把手教你组装运载火箭,喊上其他人一起上月球去找嫦娥和南夕子开银趴。
这t谁能想到啊?
想到这里。
就连态度强硬的铃木厚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
过了小半分钟。
几家机构的负责人彼此对视一眼,齐齐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