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82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徐云和陆朝阳不需要任何人的示意,便同时从座位上站起,用力的拍着手掌。
徐云身边的克里斯汀也同样站起了身子。
这位大孝女的神情虽然没有徐云和陆朝阳这么激动,但却带着些许崇敬。
像陈姗姗、张晗这种相对比较感性的女生,此时的眼中已然泛起了泪光。
这是值得……不,这是必然会载入整个人类科技史的一幕。
一如2013年cern会议室的那张照片一般,流芳千古。
希格斯……
特胡夫特……
塞林格……
杨老……
这些顶尖大佬,同样在座位上鼓着掌祝贺。
纵观整个现场。
只有两人的脸上没有挂着笑容。
其中一人是铃木厚人。
此时这个小老头正臭着堪比孙笑川的脸,极不情愿的拍着手,频率慢的和《雪中》的慢动作镜头似的。
而另一人则是……
爱德华·威腾。
……
第444章 近代华夏物理学史的三两事儿
“……”
直播现场。
看着台下持续了足足有一分钟的掌声。
潘院士脸色虽然依旧保持着平静。
但他的后槽牙却已然死死的咬住了唇腔内壁,双手亦是紧紧的握住了发言台的边缘。
而台下周绍平、赵政国等人的眼中,更是早就噙满了一层水雾。
作为新华夏的二代、三代物理人。
他们为了这一天,等的实在是太久太久了……
在2022年。
靠着许多诸如《大国重工》《工业霸主》《材料帝国》之流的工业类网文,不少人多多少少了解了华夏早期的工业史。
一提及那个年代。
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冒出血泪、悲壮、励志之类的印象。
虽然大多人对那个行业的了解依旧不是很深,但多少也算有了相关概念,知道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不过鲜少有人了解的是。
华夏的物理学史,甚至要比工业史更加悲壮。
不同于工业圈的奠基人众多,近代华夏物理学史的奠基人有且只有三位。
分别是叶企孙、吴有训以及赵忠尧院士。
其中叶企孙先生比较敏感,此处便不做赘述。
吴有训院士则是1897年生人,1922年1月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学,1923年遇到了恩师阿瑟-康普顿。
吴有训院士在确立康普顿散射图像过程中,曾经做出过非常重大的贡献——他花了数个月的时间,独立测量多种散射体的x射线散射,从而否决了三次辐射假说。
接着在1925年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