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区和库房要分开,防止原料、成品这些因为生产区的意外而损毁。
这些都属于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有不少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作坊时期。
因此在设计之初。
瓦窑厂的生产区和库房就被分成了两个区域。
这两个区域光直线距离就有两百多米,中间还隔着四五道墙,连入口的朝向都是两个方向。
因此如果真的有敌特想要针对老郭他们……
他脑子得瓦特到什么程度,才会跑去生产区搞事,从指望而影响到库房这边?
更何况从敌特角度来说。
在西海省这种偏远地带不同于燕京或者申城,收集情报的重要性显然要远大于单纯的搞破坏。
这时候放火除了暴露自己的存在不会有任何意义,脑子瓦特到这种程度的敌特,正常来说应该连49年都活不到来着……
所以从逻辑方面出发。
黄卫国更倾向于是一次普通的意外,虽然这个意外来的有点打脸,但问题并不算大。
高低一场火灾,难道还能给你整个几十年后的人出来?
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
此时站在他身边的老郭来自那个神秘无比的“矿”上,同时他还肩负着转运国外那些‘新瓦’的使命,身份的特殊性不言而喻。
因此无论如何,黄卫国都不能容许老郭和蔡少辉二人出事。
即便这真的是一起偶然意外,他也依旧要以特殊事件进行对待。
多虑的后果顶多是虚惊一场,亏不了什么东西。
但大意的代价恐怕就是万劫不复了。
想到这里。
黄卫国不由深吸一口气,对老郭和蔡少辉说道:
“这样吧,郭同志,蔡同志。”
“现在‘新瓦’既然已经交接完毕,我们干脆就先回库房那边,找林营长他们汇合吧。”
“不管是虚惊一场还是真的发生了意外,林营长的身边肯定都最安全的。”
“汇合后我去找安定公社的王社长,请他调度民兵去起火的窑炉维护秩序——王社长也是我们外围保密阵线的一员,他的身份在出发前你们应该也被告知过。”
老郭见说点点头,回道:
“没错,矿上的领导是和我说过王社长的事情,请他出面也是最稳妥的方案。”
黄卫国不愧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见此情形便当机立断的说道:
“好,那我们就别在这儿瞎耽误时间了,先去和林营长汇合吧。”
说罢。
他便带着老郭和蔡少辉离开了屋子。
几分钟后。
黄卫国三人带着手提箱返回了原先的库房入口,见到了等候在此的林营长。
林营长此次除了指挥汽车连外,还带了一个三十人的步兵排随行。
这个步兵排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协助物资搬运,毕竟二十多吨重呢——二十吨就是40000斤,按照一个人每次能扛五十斤来算,足足要搬八百多趟,必然要一个团队进行协助。
但若是遇到特殊情况,他们则随时可以转变成一支强有力的攻坚小队。
此时的步兵排已经有半数人员进入了待命状态,见到老郭的身影后,林营长连忙快步迎了上来:
“友来同志!”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能听出林营长内心的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