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为什么两位院士级别的大佬,会在四年……不,算上老郭牺牲的时间,应该是整整10年内都没有见面甚至寄钱的机会。
但在眼下这个时代,这其实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有些人隐姓埋名,十年都可能见不到一次人。
有些人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家属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还有一些人业务繁忙,很多事干着干着就忘了,等想起来的时候可能又没条件去做。
老郭的时间还不算最久的。
基地内有个叫做王淦昌的大佬,化名王京整整28年。
28年后的7月3号,他才收到了自己28年前买的一把口风琴……
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这句话真不是在自我感动。
过了片刻。
孙俊人深吸一口气,将感慨驱散到了脑后。
只见他转身看向了徐云,打下打量了一番他:
“老郭,这位就是那位拿出气象多普勒雷达方案的七分……咳咳,韩立同志?”
老郭点点头,同时转过身,对徐云介绍道:
“小韩,介绍一下,这是我的一位故交,现任金陵雷达厂的七级工孙俊人同志。”
徐云看了眼这位‘老师傅’,假装啥都不知道般笑了笑:
“孙工,您好,我是韩立。”
孙俊人深深的看了徐云一眼。
别看现如今刘渤生和首长都已经知道了那份气象多普勒雷达原理的准确性。
但实际上只有孙俊人这样的专业人士才明白,那份原理到底有多恐怖。
可以这样说。
以目前孙俊人他们掌握的情报来看。
海对面在多普勒雷达方面的研发进度,至多只有这份方案的10%-15%!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数字。
即便徐云只是相关理论的传递者而非建立者,也依旧极其不凡。
更关键的是……
首长和刘渤生通话的时候孙俊人就在身边,很清楚首长对于这个年轻人的态度:
尊重、保护。
并且有机会的话希望见上一见或者电话聊一聊。
那可是首长啊……
说实在的。
孙俊人甚至有些嫉妒徐云了。
不过孙俊人也知道此时他们有正事要处理,因此很快便将这股情绪给压了下去。
只见他朝四下里张望了一番,指着帐篷对老郭和徐云道:
“老郭,韩立同志,外头有些热,我们去帐篷那儿说吧。”
老郭和徐云对此自无意见。
随后孙俊人带着三人走到了帐篷边,从桌上拿起了个小碗,将它递到了老郭几人面前:
“来,吃点西瓜吧,我们专程从首都带过来的。”
孙俊人手中的碗碗口直径大概十几厘米,和后世面店的汤碗差不多,内中装着一些切成块的西瓜。
每块西瓜切的很“精致”,大小也就后世泡咖啡时常用的方糖那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