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118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如线单元、面单元、体单元等,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并确定每个单元的节点和自由度。
再选择合适的形函数,描述每个单元内部的物理量分布,如位移、温度、应力等。
然后利用变分原理或加权残差法,将微分方程模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元方程。
再然后求解有限元方程,得到每个节点的物理量值。
最后利用插值或后处理方法,得到每个单元内部和整个连续体的物理量分布。
有限元技术在西方的提出者是r.克劳夫,他在去年的时候便提出了有限元的术语概念。
不过这个技术真正落地并且以论文发布,实际上要比提出的时间晚一些:
一直到明年的11月,它才会被发表在《international bulletin rile……也就是国际快报上。
在这篇论文中。
r.克劳夫对阿肯色州的norfork大坝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精确预测了大坝的裂缝位置和尺寸,跟大坝建设过程中经历的裂缝相符。
于是r.克劳夫瞬间大火,短时间内便门庭若市。
但实际上。
在r.克劳夫提出有限元概念的差不多同时。
华夏也有人独立提出了有限元技术,并且与r.克劳夫的核心逻辑完全不同。
而这个人便是……
冯康先生。
同时需要提及的是。
冯康先生发明的有限元不但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同样适用于热粘弹性有限元研究——西方突破到这一程度要晚到如今的八年……也就是冯康发布论文的四年后。
可惜由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存在明显断代,冯康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得到重视——他只得到了一个国家科技二等奖。
当然了。
客观来说。
冯康先生的有限元技术确实只能算是【独立于西方研制】这种程度,如果说他是开山鼻祖那就同样有些失真了。
毕竟r.克劳夫比冯康早了五年提出概念,同时提早两年拿出了实际论文。
但无论如何,把冯康先生称为有限元领域的奠基人他还是当得起的。
顺带一提。
后世提及华夏科学界,就往往会出现一种声音:
【你国吹的这么牛批,到底有多少个理工类的奠基理论?】
这里便随便列几个吧,下次遇到这种问题可以直接甩脸:
kohn-沈吕九密度泛函计算自洽场方程,沈吕九是香江人。
李-杨相变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
朱-nakara理论,朱超原,如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lyp关联泛函,y是杨伟涛,中州人。
x3lyp泛函,x是复旦大学徐昕。
6泛函,原始开发者为赵焱,后续一个进化版开发者为何晓。
scan泛函,开发者孙建伟。
模拟酶催化反应的pseudo bond方法,杨伟涛,张颖凯。
唐敖庆分子非谐振动哈密顿量,王守竞,1929年提出。
计算自由能的its理论,高毅勤。
还有量子力学中的耦合微扰方程,提出者就是基地如今的副厂长彭梦熊。(前几天b站有人问我那个问题,我这样回完他之后就被拉黑了,笑)
有些东西不了解和不存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