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119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因此他只是稍作犹豫,便很快点了点头:
“没问题,请给我一杯试试吧,有劳你了。”
“举手之劳。”
姜景山朝叶夫根尼耶夫笑了笑,在叶夫根尼耶夫的注视下返回长桌边与一位中年男子说了些什么,很快便拿了个小杯子回到了他身边:
“这位先生,这就是我们生产的可乐了。”
叶夫根尼耶夫接过杯子,看清内部情况后又是微微一怔。
怎么说呢……
色泽倒是挺接近可口可乐的,但这量未免也太少了吧?
估计10毫升都没有?
随后他又抬头看了眼姜景山,昂首将这一小杯可乐一饮而尽。
饮料刚一入喉。
叶夫根尼耶夫眼睛霎时瞪得滚圆。
随着一股碳酸气泡带来的刺激感的出现,许久不沾含糖饮料的唇腔瞬间便被唤醒了记忆,叶夫根尼耶夫整个人仿佛都被一条蔗糖的河流淹没,清晰的感受到了晶莹醇厚的糖粒排山倒海地滚过舌头和喉咙,简直比被伊琳娜亲了十几口般舒爽。
此时此刻,叶夫根尼耶夫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就、是、他、记、忆、中、的……可、乐!
数秒钟后。
叶夫根尼耶夫猛然看向了面前的姜景山,急促的问道:
“这位同志,可以再给我来一杯吗?”
“当然可以了。”
姜景山朝叶夫根尼耶夫微微一笑,随后变戏法般的从身上拿出了一张纸:
“不过您得先填一份问卷才行。”
第594章 可乐大卖!
“……问卷?”
看着姜景山如同变戏法般拿出的这张纸。
叶夫根尼耶夫眉头一掀,脸上肉眼可见的浮现出了一丝意外。
问卷属于市场化调查的一部分,实话实说,这玩意儿在欧美那边还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凯伦克广告公司在1911年就采用邮寄卡片的调查方法进行了市场调查,14年的时候哈佛大学还成立了商业调查研究所。
如今海对面还有一家叫做nielsen的行业研究公司,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相关分析,主要业务就是去大街上发问卷传单,一年收入能有50多万美刀。
但是……
这种行为之所以在欧美相对常见,很大原因是在于欧美各国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学框架做支撑。
可如今华夏的各个学科都处于原始……甚至可以说萌芽都见不着的状态,他们居然会想到做问卷?
这就让叶夫根尼耶夫有些惊讶了。
随后他迟疑片刻,从姜景山手里取过问卷,认真看了起来。
正如姜景山所说,问卷上的内容很简单,一共就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试饮样品的甜度评价如何?】,可选项为【太淡了】、【略淡】、【刚好】、【微甜】、【过甜】。
接着是气泡程度的评价以及综合评分等等,可选项也分成从低到高。
唯独最一个问题略微有些特殊,它询问的是意向价格:
【您是否能接受饮料以卢布进行零售?一瓶500毫升规格的可乐,您能接受的心理预期价格是多少?】
这一栏没有勾叉选项,而需要叶夫根尼耶夫本人写下答案。
叶夫根尼耶夫见状想了想,很快在【刚好】、【气泡略少】等几个选项上打个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