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走进不科学 第122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品相不错的湟鱼,小乔,你运气不错嘛。”
湟鱼?
听到老郭嘴里说出的这个词。
徐云连忙收回了心绪,定睛朝甲板上看去。
只见乔彩虹钓上来的这条鱼鱼体呈长形,体背呈现灰褐色,体表几乎看不到鳞片。
见此情形。
徐云的眼中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好奇。
这就是湟鱼?
古语有云。
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湖鱼二是鸟。
这里的鸟指的是各种野生鸟类。
例如斑头雁、渔鸥、不更新的作者、棕头鸥等等。
而另一个湖鱼,指的便是湟鱼了。
湟鱼的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从其中的裸字就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没有鳞片的鱼。
上辈子是青海湖湖神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大约13万年前。
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
为适应日渐咸涩的湖水,滞留在青海湖流域的黄河鲤鱼鳞片逐渐退化,用裸露的皮肤更好地将体内的盐和碱排出去。
青海湖水温低、盐碱度高,这种生存条件让湟鱼的数量占到了青海湖鱼类资源的95%以上。
与此同时呢。
青海湖水中较高的盐碱含量,也抑制了湟鱼性腺的发育。
所以每年的5月到8月,成熟的湟鱼需要游到汇入青海湖的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等河流的淡水中去产卵,这就形成了青海湖的一大奇观——湟鱼洄游。
在徐云来的后世,湟鱼洄游甚至还和钱塘江大潮一样做过直播呢。
随后徐云又看了眼扑棱扑棱的湟鱼,沉吟片刻,对老郭问道:
“郭工,咱们和毛熊那边的交易这几天有什么新进展吗?”
老郭顺手将这条湟鱼丢进了鱼篓里,起身后说道:
“条件上的进展肯定是没有的,毕竟刚签了合约嘛,不可能立马就变卦增加或者减少什么条件。”
“不过物资上的进度倒是有一些——根据在毛熊的同志传回来的消息,毛熊已经准备好了一批粮食。”
“大概再过个一周到两周吧,到时候大概就会有三万吨左右的冬小麦运到国内了。”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迟疑了数秒钟,但最后依旧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既然如此……郭工,您能不能帮忙和上级部门打个报告?”
“也就是如果今后条件允许的话,咱们能不能争取先消耗冬小麦,然后再考虑打鱼的事儿?”
“另外如果遇到小鱼苗的话,我也希望能够把它们重新放回自然。”
“当然了,我说的前提是有充足粮食的情况下这样做,并且针对的是类似咱们渔业队这种一次打捞好几万斤的单位。”
作为一名正常青年。
徐云对于lgbt还有性别流体啥的不感兴趣,自身也不是什么动保啊植保啊之类的爱好者。
但对于一些不包含政治色彩的珍稀动物保护,徐云还是不怎么抵触的。
比如说眼下的……
湟鱼。
在如今这个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