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朝台下的陆光达打了个眼色儿。
陆光达见状则站起身,拿着一张卷成圆柱的图纸来到了朱光亚身边。
随后朱光亚让开了身位,协助陆光达将图纸摊开,再用四枚磁铁将它固定在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块铁板上。
固定完毕后。
“诸位同志。”
朱光亚拿起了一根三十厘米左右的竹竿,指着图纸说道:
“诸位同志,如你们所见,这便是原子弹的具体结构图。”
“它的构造从内往外分别是点火中子源,具体分成外壳和内胆,接着是核装药铀235,然后是……”
朱光亚早在会议开始前就看过多次原子弹的构造图,因此介绍起来的时候显得极其流畅。
随着朱光亚的介绍,现场诸多专家们也很快明白了几个核心环节:
铍/钋中子源。
蜂窝纸板隔件——也就是隔空层,为爆轰后压缩铀燃料临界塌缩提供空间。
u235燃料层球碎片。
钋保护层。
炸药爆轰驱动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平面波发生器。
最后是自由中子发生层以及中子反射层。
“首先咱们来讨论点火中子源。”
只见朱光亚再次将竹竿指向了原子弹的最中心位置:
“中子源加上射入装置便是我们预设的点火中子源,也就是所谓的核扳机。”
“这部分的具体原理理论部的同志们已经给出了详细方案,也就是将镭或者钋粉、铍粉分开用金箔包裹,然后放入原子弹内部就行了。”
“一开始镭或钋放出的α粒子会被金箔挡住,爆炸时金箔被挤碎,镭/钋粉与铍粉直接接触,铍吸收α粒子就会放出中子。”
“至于中子的相关特性目前串列式加速器那边还在研究,初定时间是今年十一月底,大概明年1到2月份就会有比较详细的结果出炉。”
众所周知。
u235+中子=钡138+氪95+3个中子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
当足够质量的铀235放在一起的时候,衰变产生的中子就足以引发链式反应。
比如简单的枪式引爆,就是用两块低于临界质量的铀在原子弹内部分散保存。
当需要引爆时。
将一块铀用炸药推向另一块铀从而超过临界质量,两块铀衰变释放的中子就足以引起链式反应引发原子弹爆炸。
但这种起爆方式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大多数原子弹启动的第一颗中子都来自中子源。
而就像后世显卡可以分成旗舰和丐版一样。
中子源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也可以分成旗舰版和乞丐版本。
旗舰版的代表就是后世的散裂中子源,全球只有四个国家拥有。
其中兔子们的叫做csns,投入超过20个亿,位于粤省的传奇城市东莞。
csns还与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海对面散裂中子源sns和霓虹散裂中子源j-parc一起列入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的行列。
当然了。
看到上头这种宣传模板应该不难猜到,咱们的csns在四大中只能排在第四名。
这算是宣发的潜规则了……
而丐版嘛……
那就简单更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