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昌俊不由取过期刊看了几眼,很快也跟着摇了摇头。
他的素养虽然要比汤川秀树好上数个档次,但却能勉强理解汤川秀树的想法。
实话实说。
这种质量的论文倒还不至于连《nature》的普刊都上不了——毕竟眼下这个时期物理学界还处于发展阶段,次原子级别的框架注定了他们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论文。
但是……
这篇论文的质量绝对配不上《nature》的大封推,更配不上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在业内造起了相关势头。
当然了。
眼下这种格局出现这类情况倒也不足为奇。
毕竟如今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当年海对面从德国瓜分的科学家很多都已经年迈甚至去世。
因此阿三裔这个群体逐渐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在物理学界顶替德国人或者犹太人。
所以这篇论文估摸着也不仅仅是那个叫做阿比蒂亚的教授的个人意愿,保不齐背后就有阿三的团体在推动呢。
接着小柴昌俊甩了甩脑袋,将这些念头暂时驱散到了脑后。
海对面的这些条条道道他不怎么关心,毕竟阿三和德国人争的再厉害,也和他这种霓虹人没啥关系不是?
于是他便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朝永振一郎,准备换个话题压一压汤川秀树的愤怒:
“一郎前辈,你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吗?”
小柴昌俊注意到朝永振一郎看的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创刊不过两年多点的小萌新。
另外《physical review letters》打的还是周刊这种眼下极其新颖的更新模式,在小柴昌俊这种比较传统的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地位并不算很高。
在小柴昌俊看来。
期刊的更新周期和写作是一样的,日更四千字才是王道,日更三万啥的都是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