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基地这十八处分厂哪处与他最有缘分,那么答案显然便是眼前这座代号六分厂的爆轰试验场。
当初基地正是因为头疼于爆轰试验场修建的气候条件,才会做出通过设备测量气象参数的决定,从而让他有了与基地接触的机会。
后来亦是为了能够准确捕捉爆炸参数,徐云又拿出了与德国hochtief公司交易线性震荡检测元件的想法,间接推动了静电加速器的交易。
接着便是现在。
如今自己的任务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他又与爆轰试验场产生了交集。
同时今天过后,有关核武器的研发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完成,剩下的便是等待最终核爆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算是一个闭环吧——自己与基地的交集自此而生,又自此而终。
至于今天徐云他们要做的事情,则是……
一比一的原子弹冷爆!
早先提及过。
所谓冷爆,就是在不加入裂变或者聚变材料的前提下,试爆外观与重量与原子弹相同,但是装普通炸药的炸弹。
这种炸弹的威力虽然无法与标准原子弹相比,但却能检验原子弹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用后世的例子解释就是……
在不装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开机检测——只要能进入os界面就代表电脑硬件没问题了。
至于系统也就是裂变材料的调试嘛……
自然是在罗布泊那边了,毕竟那种实验是有辐射性的。
过去这段时间陆光达和徐云没少往罗布泊跑,一次次下来徐云的肤色都肉眼可见的黑了很多,搁非洲高低能当个千人部落的酋长。
另外裂变材料的调试在浓缩铀达到了足够浓度后基本上没啥难度,这玩意儿的核心主要在于提取技术。
至于冷爆之所以会选择在221基地,一来是因为场所在地下,只要混凝土足够厚就可以阻挡火药的冲击。
二来则是因为基地的一到三分厂负责的便是原子弹零部件的生产,这些零部件就地组装实验既便捷又不会泄密。
这种做法就有点类似后世那些开在屠宰场附近的毛肚或者牛杂店,可以直接和厂商去拿货。
不过话说起来容易,冷爆实验其实还是很复杂的。
原因便在于成本。
“各位首长,我们之前在二到五号场地进行过了上百次的实验,具体数字是一百六十八次。”
考虑到今天冷爆现场有些新来的领导,高元明便简单对成本做了个解释:
“平均每次实验的成本……包括炸药和零部件在内,均价是一千四百三十七块五毛二。”
“至于这次一比一冷爆的成本就比较高了,哪怕是没有裂变材料,冷爆弹的造价也要114514元。”
听闻此言。
有些首都来的领导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丝沉重。
如今职工的平均工资不过25块,首都作为国家中心待遇要高点儿,但首都那边大多数职工的平均工资也就30到35左右。
一次普通的冷爆实验,就要消耗一位职工三年多的工资……
当然了。
这抹沉重只是转瞬即逝,毕竟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某种必须付出的代价。
随后作家转头看了眼李觉,李觉再次轻轻地点了点头:
“元明同志,既然冷爆模型没有问题的话,那就准备开始冷爆实验吧。”
高元明闻言表情顿时一凝:
“明白,首长们请随我来吧。”
随后在高元明的引导下。
众人很快来到了一处开阔的凉棚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