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不讨论了,反正快过年了,明年考公务员还要几个月,到时候我们看情况再商量吧。”
金帅很会讲话,为人又很乖巧,没有几天就和李志的邻居们混得很熟了,他所住的西厢房每天都聚集着很多的青年男女,听金帅和李志讲述大城市里的事情,大家在这里嘻嘻哈哈的,无所不谈。
有一天当谈到当地风土人情的时候,李志的堂兄李强凑过来说道:“金帅,你知道吗,听说我们的老祖宗是唐代的一个皇帝,那我们这些人算不算龙子龙孙啊?。”
金帅笑了:“我在大学的时候也看过不少历史方面的书籍,但从来就没有见到过有这方面的记载,如果要想证明你们是唐朝李柷的后代,就必须要有佐证,比如说,当地有没有这方面的出土文物,或者说县志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有啊,听老人讲我们村的北面以前有一大片的坟地,还有好多的石像,可惜破四旧的时候都被砸坏了。后来那里又被公社改成了养猪场,那些旧砖旧瓦都盖成了猪舍,再后来猪没养成,养猪场就荒废在那里了”
金帅笑了笑也没有吱声,他知道农村里的人都喜欢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没有影子的事情有时候硬要说成真的,李家村后段那片巨大的坟地,有可能是古代哪一个大家族的家庙,却被李强说成他们是唐代皇帝子孙的证据。
每年的冬季,村里都要对承包的土地进行划分,今年李家村也毫不例外,这次村里将拿出小河南边那片土地,承包给村民建设蔬菜大棚。
这两年村里建蔬菜大棚的人都得到了实惠,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由村里动员和国家补贴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家家户户都盯着那个地方,想在里边分得一片土地。
李家村有一百一十户村民,村里拿出的那片土地,只能够建五十个蔬菜大棚,两户人家还分不到一个,按理说像李修易这种人家,是应该分到一个,但是第一榜公布出来却没有他的名字。
一天下午,金帅从镇上回来,看到李修易正在杀鸡,有些奇怪了:“大叔,不过年不过节的,杀鸡干什么啊?”
“今天晚上请你亮子叔来家里吃饭。”
提起亮子叔,那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个人原来就是镇上的一个小干部,听说是犯了错误回到村里的,两年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被镇上任命为李家村的书记,虽然大家都姓李,一个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李亮这个人依然很跋扈,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是他说了算。
“大叔,请亮子叔来是不是为了蔬菜大棚的事啊?”
李志的母亲插话道:“是啊,前年村里让建蔬菜大棚的时候,你们哥两在海疆还没有回来,我又常年卧病在床,只靠着你大叔一个人,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建蔬菜大棚啊,后来李志用你捎回来的钱给我治好了病,家里才逐渐活泛起来。去年村里又没分地,一直拖到现在,现在大家看到建蔬菜大棚都发财了,今年要地的就更多了,我们要不想想办法今年那块地可就全分完了,我们以后就没有任何指望了。”
金帅点了点头:“大叔,农村也兴请客送礼这一套?”
李志的母亲笑了:“一看就知道你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现在办点什么事不得送礼啊。就拿今年春天建这套房子说吧,为了划宅基地我们家不仅请客,就是送礼也送了不老少。”
金帅没有吱声,他没想到现在农民在自己土地上建房也这么难,一个小小的村干部,竟然公开的吃请受贿,要是再大的官又会怎么样呢?既然他们收礼那就好办,金帅想了想有了主意。
在饭桌上李修易几次提起建蔬菜大棚的事情,都被李亮给挡了回去,最后被问急了才说还要再研究研究。
金帅端起了酒杯:“亮子叔,我们家的情况以前你也很了解,我们和李志哥在外面读书,家里全由我大叔一个人*劳着,再加上我大婶身体常年有病,光供我们两个上学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钱建蔬菜大棚啊,现在我们两个都回来了,希望亮子叔能多加关照。”
“金帅啊,不是亮子叔不答应,而是今年要地太多了,村里也要通盘考虑,不过像你们这种家庭情况,恐怕想要分到地是很困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