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赵二哥骑着借来的骆驼出城,隋玉牵着骆驼去粮铺买一石灰面回来,路过之前她摆摊的地方,铺子已经易主了,酒肆改为杂货铺,是个胡商在经营。
隋玉进去转一圈,询问老板是否能在铺子外面摆摊卖包子。
胡商讲究少,见隋玉肯给钱,他以每个月二钱的价格租她二尺长二尺宽的地,要求是半年一结。
摊位租好,隋玉又去木匠家一趟,她想让木匠给她打个齐腰高的桌子,桌腿可拆卸可支撑,要求一提,木匠开出三两的高价。
“算了算了,有这钱我做什么不好,不买了。”隋玉又不是冤大头,她从木匠家出来,走在屯里正琢磨着用什么替代桌子,就见一户人家正在卸门。
“大娘,新搬来的?门板子你家不要了?”隋玉走过去。
“对,我们新搬来的,你想要这门板?我打算劈了当柴烧的。”
隋玉窃喜,她花五十文买下一扇门板,又花十文钱去街上雇个人给她送回去。她把这扇门板洗刷干净,在巷子里借个凿头在门板上斜着打四个洞,削四根合适的木头插进去,一张桌子就做好了。
过后,隋玉又去她买门板的那家,用五十文钱买来另一扇门板,用砍刀劈开后,循着做桌子的经验,宽木板上凿出两掌宽的开口,窄木板插进去,两块木板往地上一插,一个椅子也做好了。
桌椅齐全,有锅有炉还有柴,油盐都准备妥当,菜园里有长得正盛的荠菜、苦菜和萝卜秧,隋玉选个天气好的日子,她带着赵小米出门卖包子了。
清早,隋玉先用骆驼将桌椅搬过去拼好,接着回来驮蒸锅和火炉子,最后一趟运发的面团和拌的两盆馅。
进进出出两三趟,动静不算小,巷子里多数人都看在眼里。
“又去摆摊卖包子了?”孙大娘问。
“对,还在南水街。”隋玉点头。
赵小米在杂货铺外面看摊子,见骆驼来了,她去帮忙卸东西,面盆和馅盆刚放下,就有过路的人来看。
“有荠菜鸡蛋馅和猪油苦菜馅,再有一柱香的功夫就能蒸好。”隋玉张罗道,“另外,还有油茶卖。”
炉子生火,锅里添水,烧水的功夫,姑嫂俩麻利地一起动手揉面包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