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衣冠不南渡 第37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现在就派人去操办这件事,王肃当初担任地方官的时候,行政酷烈,曾有恶名,还有他的那个小儿子,极为奢侈,曾索要他人的钱财”
郭配这才满意的点着头。
孺子可教也。
他又说道:“还有一件事,这些时日里,你们的事情之所以败露,大概是因为有大臣在暗中跟陛下通风报信,你不要按着群臣与皇帝的亲疏关系来区别,做事如果不够周密,那就一定会失败。”
“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想要召集群臣,以多数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可庙堂的斗争,从来都不是比人数,这不是在外打仗,只要几个忠心可靠的人,就可以办成大事。”
“我们所商谈的这些事情,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最好找一些最为亲近的族人来操办。”
“让他们也管好嘴巴,勿要四处泄露!勿要找那些服散饮酒的人来操办这样的事情!”
“当初高柔的谋划,就是败坏在了这些服散小人的身上!”
郭配交代了好几句,荀顗点头称是。
郭配的到来,让荀顗顿时有了信心,自己能调动诸多大族,郭配能出谋划策,王祥能定夺时机,另外,庙堂里还有诸多的人才,以及大批对皇帝不满的人。
若是能将这股力量凝聚起来,还真的就不必那么害怕皇帝,不敢说跟郭配所说的那样废立皇帝吧,反正也不会再如此担惊受怕的度日!
第100章 利害
中军大营内。
“从今日起,中军将士,各级所取粮资增加两成!”
“边军将士,提升每日的配给!”
曹髦站在高处,传令兵们大声的宣读着正式确定下来的新政。
大魏的军队分成了两种,有人认为军队开始有兵饷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以前的军队没有任何的收入,这是不对的。
各个朝代的军制都出现过变化,在秦国,军队是靠强征的,百姓们需要自己带上粮食和武器去参战,而大汉保留了这一点,全民皆兵,强行服役,每个成年男丁都要去当兵。
而到了魏晋,出现了两种方式的军队。
第一种是世兵制,这也是大魏边军的构成,这些人是世代为兵的,你当兵,你的孩子也当兵,你全家都是兵户,不用从事其他行业,安心作战就可以,曹魏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得自己各个战区都有充足的兵源,不必担心死几万人就无人可用。
这些人没有粮饷可拿,只是庙堂负责养活他们,不让他们饿死,他们为庙堂出力,庙堂让他们活下来,仅此而已。
而第二种是募兵制,曹魏的中军大多是如此,募兵制并非是唐朝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魏国挑选最壮硕的男人来当兵,给与他们高额的粮饷,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
后汉同样也存在募兵制,通常是征兵制和募兵制同时采用,而到了曹魏,三种军制都存在。
中军是招募而来的,需要给与粮饷,边军是世兵,不让饿肚子就好,戍边开屯的就是征兵,他们不给粮食,不给武器,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带上东西完成义务。
将士们聚集在大营内,听着传令兵的宣告,眼里都有了喜色。
最新的规定不只是提升粮饷那么简单,这是从各方面提升将士们的待遇。
其中就包括了可以提拔有功的军户,让他们变成农户,严禁贪图军粮物资,不许抢占军功,赏罚公正等等。
曹髦这次的政令很是严肃,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而在诸多将领们的支持下,有心人想要在暗中反对,也是不太容易。
曹魏的官僚不敢说,可将军们还是很给力的,就如今中军这些将军们,要是军中的蛀虫敢给他们上眼药,那是纯属活腻了。
曹髦丝毫不担心这一点。
除却规范军纪,提高“薪水”,曹髦还有很多的福利待遇。
包括了对有功者赏赐土地和宅院,提升他们的伙食,冬日保障冬衣,甚至,还答应他们,在退役之后,可以为他们安排为吏的差事。
大军聚集在此处,听着传令兵们嘶吼着一個又一个规定。
也不知是谁先开了头。
将士们齐声高呼了起来。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听着将士们的嘶吼,曹髦就站在将台,脸上满是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