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衣冠不南渡 第43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很快,各地的贵族之中就流行起了穿破烂衣裳的风气,大族们故意将衣服弄得破破烂烂,然后在宴会时穿出来,表示自己比谁都要勤俭。
其余大臣也开始攀比,就是比谁穿的更烂。
甚至有人在宴会上用麦饭来招待宾客,来展示自己的勤俭。
而大臣们又纷纷换上驴车。
一时间,整个洛阳内都是乌烟瘴气。
曹髦对此完全没有任何的意外。
毕竟是我大魏的大臣,发生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合理了。
司马炎时期攀比谁更奢华,如今又开始攀比谁更穷
他们就不知道收敛,无论做什么事,都容易做过头。
虽然洛阳变成了破烂之都,可好歹,洛阳的风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肃穆起来,大魏过头的张狂正在被一点点的收紧,道路上的士子们不再是以往那般放荡不羁的模样。
官员也不敢再肆意纵车冲撞。
甲士们整齐的在城内巡视。
在一瞬间,洛阳又有了些大汉的肃穆模样。
可曹髦却没有时日出门来观看这些了,如今,他正跟钟会思索着明年的大事。
也就是大魏的第一次科举。
在正月,乡试就要开始了,这个乡试,跟后世的乡试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不需要考试的,是由乡中三老来举荐有道德的士人来参与接下来的考试,算是一个参考资格的考试。
也别提什么这样的举荐会刷掉寒门出身和庶民出身的人,大魏如今的科举本来就不是给寒门和庶民举办的。
大魏不是唐宋,不是明清,没有那么多的寒门庶民出身的人才。
读书认字倒是好,想要掌握高级知识,如经典,那就需要拜师,平民百姓家里压根就没这个东西,也无从去接触这个东西。
而教这些的老师每一个都是出身大族,就算原先不是,在掌握了经典后也会变成大族,拜师就成为了对方的门生,那就跟大族有了关系。
要知道,就算是考进了太学里的寒门子弟,都没有资格去考五经,只能在学成后回家乡当劝学吏之类的。
如今的科举,只是从大族里挑选能用的人才而已,刷掉酒囊饭袋而已。
想要从寒门里大量的挑选人才,那还得等到知识不再被垄断,寒门人才储备足够才行。
第165章 种地将军
荆州,襄阳。
镇南将军府内,王基坐在上位,神色肃穆,审视着面前的几个将领们。
庙堂所委任的几个将领此刻都已经赶到了襄阳。
马隆,文鸯,蒋班三个人分别站在王基的面前。
王基面前的案上,放着皇帝的书信。
曹髦并没有给王基下达诏令,只是送来了一封书信,给他说了下吴国的情况,说起了几個需要重点注意的人物。
王基本来是想不等着庙堂的命令,抢先动手,然后再上表告知。
若是有很好的机会,他不愿意浪费时日,若是能立下功劳,庙堂也不会过多的追究自己的责任。
可现在看来,倒是不用那么麻烦。
庙堂根本就没有要限制自己的意思,皇帝的书信,更是让他自己看着办,勿要担心庙堂的压力,能打就打。
王基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动。
比起警惕心极强,总喜欢用副手和监军来限制主将的司马师,如今的陛下更有包容心,能完全相信自己麾下的将军,不会派一个同姓的人来看着。
这些年里,各地的战事,统帅和监军一定都是姓司马的。
哪怕只是在名义上,也是必须要有的,这也能理解,司马家毕竟只是个权臣而已,他无法代表庙堂,对同僚们有着很强的警惕心。
在得到皇帝的信任之后,王基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更大了。
皇帝派了三位猛将来帮助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