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衣冠不南渡 第62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钟会不喜欢孩子,甚至可能不喜欢女人,他会对这个孩子多看几眼,也只是因为这孩子可能会成为将来的继承者。
曹髦令宫女看好自己,自己则是带着钟会前往商谈要事。
钟会这才笑着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啊,这几天,朝中大臣们格外的忙碌,纷纷去拜见王昶,诸葛诞等人。
曹髦狐疑的看了他一眼,拜见他们做什么?
希望他们能出面来劝谏陛下啊。
劝谏?
钟会解释道:他们觉得,陛下对孩子太过宠爱,这是不应当的,不能因为孩子而耽误天下大事,更不能对孩子过于宠溺放纵
宠溺放纵??他还没名字呢!
钟会很是平静,他说道:陛下也要理解这些人,他们也实在没有其他的本事了,更没有其他能做的事情
天子无家事,大臣们盯着皇帝的一切大小事情,在教导皇子的方面上,大臣们普遍是不希望皇帝会宠爱孩子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家庭教育里,父亲一定是个严肃的形象,父与子,得像是君与臣。
君王与群臣的关系也很是微妙,此刻还不会用父子关系来形容君臣,一般是用夫妻关系来形容君臣。
很多大臣郁郁不得志,就喜欢写点得不到宠爱的女子形象。
等到坐下来之后,钟会方才说起了自己那要紧的事情。
陛下,吴国有大臣在私下里与我书信,想要归顺
钟会一坐下来,就从衣袖里拿出了书信来,递给了面前的曹髦。
东吴有两个时间段,叛逃的大臣极多,分别是在孙綝执政和孙皓执政时期。
不同之处在于,孙綝执政时,叛逃是个人行为,通常都
是直接带着亲信上船跑魏国,可到了孙皓时期,就是直接领着私军一同跑,除非是有仇,不然就不会将族人丢下来。
孙皓开始逐渐发力,吴国内已经有大臣开始想要逃到魏国这边来了。
随着魏国的强盛,吴国的衰败已经是愈发的明显,而新皇帝孙皓的仁政也是某种助力。
孙皓上位之后,大族重臣的生活就变得多滋多味了起来。
孙皓彻底终结了他们原先那枯燥的生活,给他们带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孙皓强行要求国内两千石以及以上的官员都要将女儿送进皇宫里,又天天开宴会,逼群臣喝酒,而且必须要喝够七升,若是喝不下,那就让人灌酒光是这宴会,就不知已经灌死了多少人。
倘若是年轻人也就算了,想想那些大族的老者们,都一大把的年纪了,哪里能吃的下七升酒?
哪里经得起孙皓这般折腾?
吴国上下的情况很是割裂,那些被遣散回去的农夫们,被赏赐的甲士们都在感慨这位好皇帝,期待着往后的生活,而上层这些贵族们,简直是活在了恐怖片里,指不定什么行为就会要了你的命。
曹髦接过书信,认真的看了许久,方才问道:何人所书?
听闻乃是尚书熊睦之子,在吴任议郎。
尚书熊睦劝谏孙皓,希望他能少些杀戮,孙皓就令人用刀柄将他捶打成了肉泥
曹髦此刻也是沉默了许久。
尚书啊,就因为劝谏,直接锤成肉泥??
钟会此刻又补充道:此人说想来投奔我大魏,我却没让他急着前来,我想,他待在吴国,或许会对我们更有帮助孙皓这厮,当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原先,他只是对大族和宠臣动手,对那些居于高位的礼敬有加
到如今,连做实事的尚书都被他锤杀,我看,要不了多久,就连施绩这样的人,都要遭受他的迫害了。
曹髦没有反驳。
孙皓是一个可塑性和成长性都很强的人,他从登基一个月后开始折磨别人,而这个范围是在逐步的扩散的,最初他只是干一些大族和近侍,后来扩大到朝中群臣,再往后就会扩大到将军们的身上,最后连底层百姓们也不能逃脱了。
史实记载孙皓的嫔妃的亲信在外劫掠百姓,有官员发现这个行为,便处置了嫔妃的亲信,然后孙皓就令人将锯子烧红,再将那官员的头给下来。
再往后,孙皓甚至因为一个官员的风评太好而砍掉了他的头,按照孙皓的说法,政绩和风评这么好,那肯定就是在拉拢民心,想要造反!
好的也杀,坏的也杀,反正谁都逃脱不了,都得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