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难办的?我们库房里找找罢,虽则带到上阳宫的东西不多,样样都是不好赐下去的。但这些日子官家又赏赐了些,实在不成,‘拆了东墙补西墙’,拿别的宗室送的礼回赠,也是一个路子。”
素娥很少对朝堂之事发言,不是她没有那份能力,而是‘不合适’。除了极个别外,想来皇帝都不会喜欢自己的妃子对前朝之事开口。说的不好了惹人烦,说的好了,说不定更叫人不喜...当然,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妃子一点儿政治嗅觉都没有。
某种意义上,对前朝之事随便开口,本身就是没有政治嗅觉的体现。
素娥当然不属于那种,所以她很清楚,这些宗室也是很精明的。眼下肯付出这么大代价,只能说他们所求的东西要比这重要的多。为此搭上的钱财、人情、体面等等,在今后的漫长岁月中都是要加倍收回来的。
这加倍收回从哪里来?不就是剥削百姓,或者吸血朝廷么。而吸血朝廷,本质上也是间接剥削百姓...朝廷的钱财也好,别的东西也罢,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郭敞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整治这个事儿,素娥就不可能为了一点点钱财给他吹‘枕头风’。这不只是因为她的性格做不来这个,也是因为现在的她是真的已经不在乎钱财了——她现在还不够有钱吗?即使在后妃之中,她也算最富的几个之一了。
她想不出来变得更富有,对她有什么意义...事实上,已经足够富有的当下,她其实也没有真的快乐幸福。
她不后悔从一个小宫女成为后妃,毕tຊ竟这让她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命运,而不是原来那样任人拿捏,生死都能轻易被操纵。但是,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生存和安全之外,更高级的需求她一直没被满足过。
“...实在寻不来合适的回礼,便把前头官家赐的那批香料拿出来。”素娥想了想,提醒何小福。
不同于当年郭敞送给素娥的香料,那时候郭敞更像是送礼物。给素娥自己使的,齐全为要,量倒是不多,每样半两而已——对于日常自己使用来说,这已经够用很久了。
最近这次给素娥香料,真的就是赐物了。赐的什么不要紧,关键是这些东西价值几何。本质上,这就和给钱差不多。只不过封建社会钱不是一切,甚至顶有钱的一些人,他们的资产也往往不是埋在底下的铜钱和金银。
将贪官抄家,抄得的最能反映其家财的,可能是丝绢,也可能是胡椒。
郭敞作为皇帝,给下面的人赏赐时,直接赏钱时也不多。而他赐的那些东西,如果真的是给人自己用,不说一个人了,就是全家一起用也用不完!所以说,本质上就是在送钱,反正都是可以换成钱的。
端午节进上的贡物,香料、药材之属是很多的,这大约是源于端午节避五毒的传统吧。药材不必说,烧香也是自古以来除污避秽的手段之一呢......
郭敞得了许多进上的香料,自然有分赐后宫的。其中给素娥的是两只箱子和两只小匣子,一个箱子里装的是三佛齐进贡的上等乳香,市面上售价要六贯多一斤。这一箱子装了一百斤出头,少算一些也是大几百贯钱了。至于另一个箱子里,则是‘钦香’,这是海外来的沉香,因多在钦州集散,所以有此名目。
沉香也是非常名贵的香料,但舶来的海外沉香因为香气过于浓烈,反而不符合此时烧香的品味,所以价格和海南沉水香不在一个档次上。海南沉水香来到京城、洛阳等‘内陆发达地区’后,其中第一等的要价十贯钱一斤。至于‘钦香’,大约只是五贯出头。
所以这两箱子香料就是一千多贯了,颇为值钱。不过,这两箱子相较于那两个小巧的多的匣子,又相形见绌了——那两个小匣子里,一个装的是龙脑香,另一个装的是龙涎香。
龙脑在之前就是极贵重的香料了,就是香药榷易院在估价的时候也以‘星’计算,一星值一到两贯!换算成斤,那就是十几贯了!而近几年,龙脑更是涨价厉害,因为朝廷规定官员死后赙赠要用龙脑。
一时之间供不应求,龙脑价格应声而涨!如今每两就要五贯左右,匣子里装了两斤,就是一两百贯了——但这还不是‘大头’,大头是另一个匣子里的龙涎香。
另一个匣子里空荡荡的,周围全是塞满空余空间的丝绸,只有龙涎香专用个琉璃瓶子封着,上面贴了妃红色笺子,写了是上等龙涎香,重五两。
龙涎香有‘诸香之中,龙涎最重’的说法,哪怕是在广州的上岸价,如今上等也是一两不下百贯,次等五六十贯。而抵达京师之后,龙涎香不以‘星’来卖,而是用‘钱’算账,上等龙涎香一钱值二三十贯呢!
只这一瓶龙涎香,就要抵过其他香料的总价了。
素娥因为善于调香,平常郭敞多有赏赐香料,所以哪怕是最稀罕的龙涎香也是不缺的。这时候拿这批香料做回礼,并无不舍...毕竟那么多香料根本用不完,她又不是个礼佛拜神的,要特别豪奢地倾倒成小山地烧香。
“娘子,这怕还有些不够。”何小福提醒素娥,列了那批香料的‘内容’,算账给素娥听。
素娥听了也懒得费事,便道:“既然如此,就添些金器,再加上前些日子蜀国公主送的福建异色锦,我记得好有五十匹,一气送出去吧。”
异色锦是一种很昂贵的织物,原本只有官营织造坊才能出,定价是三十五贯一匹。但这个定价真的就是一个定价而已,因为供不应求,早就被宫廷,以及一些有门路的贵族包圆了。
不过最近异色锦又在市面上出现了,因为福建那边的织坊似乎破解了异色锦的‘秘密’,能够仿制了。虽然质量上有差异,但其实差异不大。更重要的是,出货量相对于官营作坊打了不少,还便宜!‘只要’十五贯呢!
蜀国公主的驸马,原来在福建履职,今年才回来...带了不少福建仿制的异色锦,算是给京城这边亲友的福建特产。
对于素娥这个正当红的宠妃,她自然更为大方,出手就是五十匹——别看平时做礼的丝绢彩缎,动辄就可能上百匹。这种工艺极其复杂的昂贵织物是不同的,就算是熟练工人也不知多久才能织一匹,所以五十匹确实不是小数目。
福建异色锦的‘出厂价’确实是十五贯每匹,但到了京城、洛阳这地界,算上运费和商人的利润,市价肯定就不止如此了。如此五十匹福建异色锦,再加上‘金器’,算上之前的香料,这才能抵过之前那一只珍珠冠。
素娥如此回应远亲宗室的‘买通’,着实是有些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了。倒不是说后妃都贪财,一些财货就一定能打动她们,只是后妃贪财的多。毕竟后宫是一个很‘势利’的地方,处处都要用钱。而除非是极个别有宠且位份高的,不然谁的钱都是紧着花用的。
而且就算是有宠且位份高的,平时不缺钱,谁还嫌钱多呢?
退一万步说,便是不在意钱财的,被人捧着也容易飘飘然吧——远亲宗室们送礼,不只是送钱,本身也是一种奉承。有的时候,对于这些深宫妃嫔来说,钱都是其次的,这种其他人都捧着自己的感觉倒更能让她们陷入其中。
“...这倒朕叫人没想到,高顺仪竟是个如此知进退的。”
几个公主坐在一起,还说起了这件事。对于‘远亲宗室’们的烦恼,她们是不能感同身受的。甚至因为她们身为正根正派的公主,也无法将‘宗室’身份传递下去,这些‘外八路’的亲戚却能挂着宗室名头,日后子子孙孙都享受优待,而乐得看远亲宗室的好戏。
宫廷里没有秘密可言,如今在离宫,内外防的不严,各种小道消息就更容易流通了。没过多久,这些公主们就知道了远亲宗室送礼的种种细节,以及素娥是如何处理的。
“是啊,倒没有那等新荣宠妃的放肆...我还记得呢,前头曹淑妃盛宠时,各处的礼几乎来者不拒。一些人办事请托,也常寻她的门路。官家也是纵容,只要不是那等着实不当的,也给她这个体面。”
“呵呵,要我说,这也是高顺仪的聪明之处了。虽然咱们看着,曹淑妃失宠,和那些事没甚干系。可官家的心思,谁能猜得透?说不得就有那些事日积月累而心中不满,最后失宠的那样彻底,倒不如前头姚贵妃的局面了。”
“高顺仪瞧见如此,记在心里,至少不犯人家已经犯过的错儿......”
公主们议论起这些,也是一些猜测加事后诸葛亮,到底如何大约只有郭敞自己知道了——但说实话,郭敞对曹淑妃替人请托多有纵容,的确不是他不在乎,心里是有不满在积累来着。只不过,他之前不说,还多数都应允了曹淑妃,就不完全是因为宠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