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长史且先坐下,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就在晚间,泉州府刺史冯朴派人快马加急送了令函,让郭恪这个武荣县的折冲都尉率麾下四百卫土,必须隔日抵达泉州港,临时驻防三个月。
至于原先驻防在泉州港的那个都尉府,则被调往长安城,拱卫帝都轮调三个月。
崔耕听完了,微微皱眉道:“大人,不是说轮调都是一个月,怎么这次是三个月?另外,泉州港不仅是万邦来唐的最大港口,更是商旅重税之地,往常轮调都不会调动泉州港的折冲府,怎么这次兵部转了性了?还这么突然?”
郭恪似乎也非常疑惑,摇头道:“就算有什么猫腻,也不是针对咱们的。据我所知,不止泉州港,闽南诸州的各大折冲府,都被调往长安去了。而且是全员调走,根本没留下卫戍地方的府兵。”
闽南诸州的各大折冲府都调往长安了?这就更奇怪了。
崔耕暗暗琢磨,满朝文武都知道,就算不谈泉州都尉府,闽南六州和岭南道一带的其他折冲都尉府,也是很少轮调进长安的。
因为这两块地方,都是武后安置心腹官员之地。这么调来调去的,知道的是朝廷正常调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想给武后的势力掺沙子呢。
怎么如今一反常呢?
这可不像是简单的轮调。
等等~
今儿好像是八月底了啊!
载初二年,九月份,嘶……
如同一道闪电在崔耕的脑海中划过!
崔耕骇然道:“难…难道是……”
猛地,见着郭恪在当前,他最终还是忍住没脱口而出。
郭恪惊讶道:“难道什么?莫非你知道些什么?”
崔耕摇了摇头,竭力让自已面色平静,道:“没……没什么……刚才下官是想说,难道整个闽南诸州只剩下咱们这四百府兵了?偌大闽南诸州…竟只有四百府兵卫戍地方,这泉州港不仅是商旅重税之地,而且还是万邦来唐的必经海上港口,是咱们大唐帝国对外的脸面,咱这压力也太山大了吧?”
“亚历山大?”
郭恪闻言虽不知这四字的出处,但猜出崔耕这话的意思,也不疑有他,正色凛然道:“正因为如此,我等才更应该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上报皇恩,下安黎庶。”
“那是,那是,都尉大人公忠体国,下官佩服。”
崔耕一边随口应着,一边心中却满是震骇,轻若蚊声地喃喃着:“载初二年,九月初秋,篡唐改周,武后称帝……天呐,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第112章 篡唐改周事
接下来,郭恪又交代了换防军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这才让众队正回家歇着。
明日一早,武荣县折冲都尉府便要满员全府开拔,前往泉州府,暂驻泉州港三个月。
崔耕满脑子都是“篡唐改周、武后称帝”八个大字,胡乱应承了几句,便魂不守舍地回到了祖宅。
一到家,小厮初九便发现了自家公子爷的神色端倪,一路跟着崔耕来至卧房门前。
崔耕刚要推门,又忽地驻足,扭头吩咐道:“小九儿,你给我拿壶酒来……啊不,倒碗茶汤……不,算了,还是酒吧……”
“二郎,您这到底是要酒,还是要茶汤啊?”
小九儿打个个哈欠,撅着嘴道:“小的看你脸色不佳啊,都这个点儿了,二郎不如早些上榻歇息吧!”
“我……我他妈的睡得着吗我?”崔耕低声嘟囔了一句,有些疲惫地挥挥手,道:“行了,快去吧,给本公子倒碗温茶汤来。”
“好嘞,这就去!”
接连几口温汤下肚,崔耕肚子里一暖,心情才逐渐平复下来,细细回忆起了在那场荒唐大梦中见到听到的盛唐历史大事件——武后称帝,篡唐改周!
六年前,武后因故废黜了李显,将他贬为庐陵王,迁往房州安置。另立四子李旦为帝,却令其居于别殿,不准参与朝政。
武后临朝称制,权势跟皇帝也差不了多少。
她先是下令制造铜匦,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鼓励告密之风。自此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李唐在京的宗师屠戮殆尽。又借着平定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之乱,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人等自杀,其亲信全部被株连。
至此,朝廷上敢明面反对武后称帝的力量,已经一扫而空。
武承嗣知道姑母的心意,伪造了一个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献上去,号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封其为“宝图”,并且给自已加封号“圣母神皇”。
眼见朝中大臣无人对自已这个封号说三道四,武则天终于开始了紧锣密鼓地政变。
载初二年七月,也就是一个多月前,妖僧法明等和尚撰写《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应为天下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