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八,天晴无风,泉州都尉府大门口。
随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有一青衣小厮骑着一匹快马飞奔而至,高声呼喊着:“倭寇!倭寇!倭寇来啦!快见我去见崔长史,小的有紧急军情相告!”
守门的兵丁不敢怠慢,赶紧入内通禀。
功夫不大,那小厮就被领了进去。
此人自称姓严名方,乃是武府的护院,奉了武良驹之命,前来求援。据他所言,现在有三百多倭寇,正在围攻武家,请崔长史不计前谦,速速发兵,剿平匪乱。
来得快了,不但与武良驹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还可保举他升官发财。若是来晚了一步,但凡武良驹有点闪失,那就是有过无功,抄家灭族不在话下。
最后,又拿出武良驹的亲笔书信为证。
崔耕早前就得了春香的通风报信,自然全盘通晓,当即脸色一沉,道:“大胆严方!竟敢与海寇勾结,对本官实调虎离山之计。来人,给我拿下!”
“喏!”
两个侍卫冲上来,抹肩头拢二臂把严方捆了个结结实实。
封常清抽出腰刀,往严方的脖子上一横,狞笑道:“姓严的,你想死还是想活?”
严方被这托塔李天王式的人物一吓,当时就怂了,哆里哆嗦地道:“想……想死怎么说,想活又怎么讲?”
“想死的话,好说,事急从权,我现在就把你当成倭寇的同犯给砍了。想活的话也好讲,你是如何与陈三和传递消息的,还不速速讲来!”
严方的确是武良驹的手下,但要说他对武良驹多么忠心那就纯属扯淡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事实上,武良驹的手下里,百分百是吃里扒外,逮着机会就黑钱的主儿。
见封常清把“陈三和”都说出来了,严方当下再无侥幸之心,道:“小的不敢欺瞒,武公子有令,如果真把长史大人及折冲府诸军土骗离了刺桐港,就燃起三道浓烟。那伙海寇见到浓烟,便会冒充商船进港。”
封常清恶狠狠地威胁道:“要是点了浓烟,陈三和跑了,你知道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