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千多扶桑人,分批渡海而来,把真实身份隐去,进入各行各业,学习大唐的各项技艺。
为了掩人耳目,大友皇子以李有悔自称,他的部署们则尊称他为李大爷。
大友皇子在大唐蹉跎了十八年,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势力,但用来复国显然是不够瞧的。
最终,他心灰意冷,来到泉州,准备带着忠心的部署们隐居田园,了此残生。
没想到的是,某日他唯一的女儿到街上闲逛,去了自家产业名下的一家胡姬酒肆,却被武良驹当作一名普通胡姬强抢入府中,凌虐致死。
大友皇子闻之震怒,杀女之仇不共戴天,这才有了当日的火烧武府之事。
虽然自已的手下莫名其妙地栽了,但大友皇子的这口气可咽不下去,还在想办法对付武良驹。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等到了一个好机会。
武良驹和崔耕斗法,“蝶恋花”春香作为卧底通风报信。而春香的手下中,就有一个大友皇子的人。
所以,崔耕知道的事情,大友皇子也知道。
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诞生了。
大友皇子打算的倒是挺好,先趁着泉州空虚,把武良驹杀死,再挥师前往刺桐港抢一把。
虽然周军这边是崔耕的三百府兵,还有张林两家的护院,但人家陈大师身怀五大咒术,也不是吃素的啊!
他们一定会拼个两败俱伤,自已就可以借机收渔翁之利。
泉州港可比泉州城富裕多了,抢上一大笔钱后,自已再乘船回扶桑,靠着这笔经费,足以与天武天皇奋死一搏!
可惜天不从人愿,陈大师投降了崔耕,自已也被逼投降。
崔耕听完了,疑惑地问道:“不对啊,你的女儿是在大唐生的吧?当时你都是褪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了,她怎么还有资格称公主?”
“呃……也就是这么一说。”大友皇子红着脸,尴尬地解释道:“我们扶桑的公主和你们中土不同,不用皇帝册封,只要是皇室女子,都可称公主。这公主的名号不值钱,有些时候过得还不如平民呢。”
“先别提什么公主不公主的了。”冯朴迫不及待地打断道:“现在本官就问你一件事,照你的说法,你总可以称扶桑天皇吧?”
冯朴想的挺好,一战擒了近千倭寇,死了武良驹,功不抵过。
但是,一战擒了扶桑天皇呢?朝廷可不像民间那么没见识,人家扶桑再怎么说也是带甲十万的大国。这天皇得有多大的分量?
以三百府兵擒下日本天皇,代价只是死了个名不见经传的武良驹,即便最苛刻的官员,都没办法挑理!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大友皇子摇了摇头,道:“不好意思,小王委实称不上天皇。”
第142章 长安风波起
扶桑不仅皇位继承制度与中国不同,连皇位的交接过程也与中国不同。
中国的老皇帝死了,马上就是继承人在灵前即位,成为新皇帝。然后,先发喜诏宣布新君即位,再发丧诏,宣布老皇帝已经龙驭宾天了。
整个皇位的接替过程,堪称无缝对接,这就是所谓的“国不可一日为君”。
但是,扶桑不同。
人家的新皇帝死后,继承人并不能马上登基,只能暂时“摄政”。什么时候把老皇帝的丧事办完了,什么时候新皇帝才能登基。
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一年之久。
现在问题来了,若是在这一年之中,这位老皇帝的继承人,被别人干翻了怎么办?
凉拌!
成者王侯败者寇,谁最后赢了谁就是天皇,输了的那位就还是皇子。也就是说,大友皇子始终是大友皇子,并不能称扶桑天皇。
这就能显出泱泱华夏的优越性了,明成祖把侄子建文帝赶下台,又是改史书,又是改年号,宣称自已的皇位是从老爹那继承来的,跟侄子完全无关。
但刚死了没多久,建文帝就被承认是皇帝了。没办法,公道自在人心。人家建文帝即便当了一天皇帝,那也是皇帝,连朱棣的子孙都承认这个道理。
扶桑人就没有这么“公道”了,一直到一千二百年后,才由明治天皇,承认大友皇子为弘文天皇。
这位“明治天皇”就是就是施行明治维新的那家伙,并且与清朝爆发了甲午之战的扶桑天皇。也就是说,直到那时候,扶桑人才觉得自已办的这事儿不咋地道。
在大唐年间,扶桑上至天皇,下至贩夫走卒,乃至大友皇子本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他有资格称天皇,只是把他当成一个争夺皇位失败的倒霉蛋儿。
也正是因为如此,除了那些忠心的部署之外,大友皇子根本就在扶桑没啥号召力。只能盼望抢了泉州港,用钱财来收买军心。
冯朴听完了和崔耕等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