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严武领着衙役们,把智刚捉去了县衙,进行审问。
智刚师傅辩解说,账目和财物不符的状况一直存在,为的就是让香客们看见有人布施了大笔的金子。
存了比较之心,香客们出手就不会小气了。
实际上,这一百两金子是和尚们自已写的,根本就从来没收到过。
刘幽求又把其他和尚们抓来审问,大家众口一词,那锭金子是确实存在的,自已以前管理账目的时候,完全和财物相符。智刚完全是为了脱罪,才故意撒谎。
这还有啥说的?人证(和尚们)、物证(账目)俱在啊,刘幽求当即就命人把智刚好一顿打,可他就是抵死不招。
没办法,刘幽求也不是个酷吏,就暂时把他关了起来,打算过两天再说。
如果智刚真被定了罪,贪污了一千贯钱,就是个死罪。小和尚慧明为替师父申冤,才想办法在崔耕面前献曲,陈述冤情。
刘幽求听完了,顿时放下心来。
首先,这个案子他秉公执法,完全心中无愧。
其次,案子他还没判,只是打了智刚一顿,就算是打错了,这种事本来就是难免的,官员百姓乃至智刚本人,都不会计较。
刘幽求既非酷吏,亦非昏官,但这桩官司的确搞得他甚是棘手恼火,不由看向崔耕道:“说实话,关于这个案子,本官也觉得颇有蹊跷。崔御史年纪轻轻便得狄相赏识看重,以岭南道肃政使一职授之,不如崔御史也帮着来断断此案?”
第152章 衣锦还乡来
你妹,当着众人面这么说,刘幽求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啊。
崔耕第一反应是不想接这茬儿,但人小和尚都把状告到自已跟前了,不接不合适啊,民告官,正是肃政使的职辖啊。
而且刘幽求都这么说了,不接倒显得他崔二郎是一肚子草包,御史之职,名不副实了。
崔耕想了一下,对慧明小和尚说道:“小和尚,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按我大周律例,诬告反坐,你知道吧?若是本官不管此案,死的可能只有智刚一人。而若是本官插手了此案,要么是全寺的和尚死,要么是你们师徒一起死。现在,本官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确定智刚是冤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