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几人不由地,又是眼前一亮。
隋唐年间的社会风气,和后来的元明清有很大不同。
人们的婚姻更看门第,而并非贞、操。
寡妇再嫁,虽然肯定不如未婚之女,但也只是不如同阶层的女人罢了。
大唐公主再嫁,乃至三嫁四嫁的大有人在。
张子瑞这个鳏夫,娶一个五姓七望的寡妇为续弦,很难说得上是亏了还是赚了。
如果事实如此,还真是大有文章可做!
崔耕顿觉靠谱,赶紧派陈三和去同福客栈,委婉地向王瑞月求证此事。
这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儿,佳人毫不犹豫地直言相告:自已的前夫姓郑,叫郑一平,乃是荥阳郑氏子弟,英年早逝。
等着陈三和带回这消息时,封常清和周兴再看陈三和的眼光,顿时不同。
不过,崔耕还是有点顾虑。
侯思止出身事井,甚至卖身为奴,这都不假。
但是,天下做过奴婢的人多了,但从奴婢到六品侍御史,却只有侯思止一人。此人天性狡黠,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其一,陈三和是自已手下的监察御史,这岂能瞒过侯思止的耳目?由他去游说,是不是会被侯思止怀疑别有用心?
其二,单凭王瑞月的两个夫君早死,就得出她会克夫的结论,似乎有些牵强。即便以陈三和的口才,恐怕也很难让侯思止完全相信。
有没有比陈三和更合适的人选呢?
倏地,崔耕想起了一个人来——莲花寺的慧明小和尚。
对,就是那个之前状告刘幽求和整个莲花山的僧众,为自已师傅洗冤的小和尚,慧明。
慧明虽然也和自已有些瓜葛,不过其主要身份还是莲花寺的台柱子,侯思止纵然有所怀疑,这疑心也不会太强。
最关键的是,那日再审梁波说到张子瑞时,侯思止惊惧地拿出一块玉佩,言及这是他曾经从洛阳白马寺中求了开光的信物一个,可以不被冤魂所扰。
这说明他不仅信佛,而且还到了深信迷信的地步。
慧明这个岭南小有名气的高僧,可比陈三和这个老神棍靠谱多了。
唯一可虑的是,慧明小和尚虽然也口才了得,但江湖经验就和陈三和差多了,到底能不能忽悠得了侯思止吗?
不过崔耕转念一想就释然了,内在不足外在补呗。
只要自已想办法让小和尚展现几个“神迹”出来,他不就能一句顶一万句了?
到了那时候,别说王瑞月克夫了,哪怕他说王瑞月是狐狸精变得,侯思止都会信!
想到这里,崔耕对陈三和道:“你是本官的属下,由你去劝侯思止,难免有些牵强,说不定还会有反效果。这样,你一人三马,快马加鞭,去一趟莲花寺。找到慧明小和尚后,你交代他如此这般去做……”
接下来,崔耕的声音渐渐低微,陈三和附耳过来,才听了个清清楚楚。
陈三和听着听着,看向崔耕的眼神由衷佩服起来,嘴上也是赞声不断,连连称是,就差脸上大写一个“服”字了!
第183章 忽悠侯思止
数日后,广州城疯传着两桩大事儿。
第一桩是个花边新闻。
从岭南道肃政使衙门传出来消息,王瑞月因为侯思止帮自已的亡夫讨回公道,对其大生感激。
侯思止因为王瑞月积极为亡夫张子瑞的案子奔走,对其非常敬佩。
这么一来而去的,一个老鳏夫,一个俏寡妇,竟然看对眼了,恐怕不日就要定亲。
这世上从来就不缺凑热闹传八卦的人,这件事在广州城传得沸沸扬扬,引得城中百姓纷纷议论,大叹世事多奇妙,两个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男女,竟阴差阳错下喜得了一桩良缘!
第二桩事儿便是据传,泉州清源的莲花寺来了位高僧,法号慧明,不日即将来广州城,准备做一场大、法事,为全城的百姓祈福。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这慧明大师在广州城中的名声可不小。慧明和尚来广州做法事,为广州城百姓祈福之事闹出来的动静,可不比上一桩花边新闻的动静笑。
现如今你走在广州城的街头巷尾,问一嘴慧明大师乃是何人,恐怕会遭来一声嗤,和路人的满脸鄙视。
同时会有热心人告诉你,慧明大师乃何许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