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170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随后,宦官主动介绍起自已来:“本官姓刘名伯求,今职司内侍省内给事一职。此次出京颁旨来清源,正由某家全权负责。”“来清源宣旨,崔御史叫某家刘四郎,或刘老四都成。
内侍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是唐代皇宫里所有太监的统一机构组织,足有四五千太监。他们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内侍省通常设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内侍省所有事务。
设内给事十人,屈居内常侍之下,秩从五品下,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
也就是说,眼前这位姓刘的内给事,在内侍省中的地位,极为显赫,背不住还能在武则天跟前说上话,出上主意。
奶奶的,这级别绝对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啊!
……
崔耕自然不敢怠慢,又拱手抱拳,道:“原来是内给事大人!”
“哈哈,崔御史莫要这么客气!”尽管崔耕的礼数让宦官很受用,但他还是谦笑着摇头道,“某家未进宫前在家排行第四,崔御史称某家一声刘四郎,或刘老四就成!这一声‘内给事大人’,可叫的有些生分了哈!”
我擦,叫的这么亲热?
崔耕暗里一愣,奶球,哥跟你也不熟啊!而且在你面前,哥不过是一个坐冷板凳的七品御史,犯的着这么假客气吗?
当即干笑一声,道:“刘给事客气了,下官不敢!”
“嗯?”
蓦地,刘老四微微愠怒说:“崔御史莫非看不起某家这等身体残缺之人,不配与崔御史称兄道弟么?”
崔耕一见之下,端得被闹糊涂了!难道真不是假客气?
他赶紧解释道:“下官当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您乃内侍省……”
“不是就好!犯不着如此虚头八脑的!”刘伯求脸色再变,再次笑意迎人,打断崔耕的解释,说道:“既然如此,崔御史便唤老哥一声刘老四听听。”
“呃,好吧!”
崔耕摸不清对方的路数,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说道:“那下官就称您刘四郎吧?”
称呼别人某某郎,其实是个尊称或者爱称。原本这个称呼,是家里的亲人或者家里的奴仆,称呼男主人的。
后来推而广之,几乎在社会上叫开了,暗含的意思是:我跟您家的奴仆那么称呼您,对您非常尊重。
叫的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到了现在,某某郎只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称呼。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叫法还是有着几分尊敬对方的意思在里面。
刘伯求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还差不多。来而不往非礼也。那某家以后也就叫你一声二郎了?”
“当然,当然!”
崔耕小心翼翼地岔开话题,道:“四郎,此番你不远数千里从长安来清源,圣旨的事儿……”
“哦,对对对,宣旨,这可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
然后,刘老四转身,从马匹上的包袱中取出来一份圣旨,面色庄重无比地高呼道:“岭南道肃政使崔耕,接旨!”
“微臣在!”
顿时,崔耕跪了下去。
在茂伯和小九儿这些崔家人的示意下,聚堆在崔府门口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们也随之跪了下去。
这可是圣旨啊,乃是天子旨意,在百姓眼中,可是神圣而又庄重,百年都不一定能亲眼见上一番。
刘老四见四周左右无不跪之人后,这才继续郎朗高颂道:“敕曰,有清河崔氏崔耕者……”
所谓清河崔氏,而非清源崔氏,那是当初那群捧武则天臭脚的马屁精们为了恶心那群李唐老臣,强行捏着鼻子硬给崔耕加上去的家世背景。要不然,也没办法解释当初崔耕为何能由商入仕,莫名其妙地进入官场。
当然了,这也只是一个莫须有的名头罢了,人家清河崔氏打死都不会承认他们族谱中有崔耕这么一支旁系子弟的。
当刘老四便抑扬顿挫地将这份圣旨念完,崔耕很快就对自已的新职司有了心中有了数——圣旨里说,因自已当初查办武三忠的案子有功,升为江都县令,秩正六品,择日赴任。
只是关于这个任命,不仅是他,但凡四周有点见识的人,都觉得非常奇怪。
因为众所周知,七品御史就是个镀金的好位置,只要是不当言官了,往外放的话一般就是五品官。至于六品或者以下,倒也不是没有,但那基本就算是安慰奖了。
但是朝廷对于安慰奖的官员,一般就是给个闲差,让你丫混吃等死算球,仕途上基本就是没了多大的上升空间。可偏偏朝廷给崔耕的安慰奖又是六品的江都县令,只有背景靠山特别硬扎之辈,才有可能当上有实权的县令啊。
更重要的是,江都县在望县中都算极其牛逼的存在,在这当县令,几乎又称不上安慰奖,而是特等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