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宋理明的暗中推波助澜下,谣言满天飞啊,崔耕都快成了整个淮南道的笑柄了。武攸绪尽管对俗务没什么兴趣,还真听说了此事。
“哈哈~~”
武攸绪笑着打断道:“本王略有所耳闻啊,当时本王还纳闷,崔县令不过江都县令,而且还是初来上任。怎么就敢四处夸下海口,保证短时间内解了整个淮南道的饥荒之急!原来是孟神爽在故意编排你啊!”
“可不嘛。”
崔耕继续道:“不过好在这大雨过后旱情可以稍缓了,而且今天四郎大兄又送来陛下的圣旨,禁屠的口子也可以开开了,百姓们总算可以开肉禁稍解饥荒之急了。下官倒是不在乎孟神爽这些流言蜚语,这狗贼不过是想削弱抹黑下官的名声罢了!但既然陛下的旨意都下来了,还请王爷以淮南道安抚使的名义,发一道行文至淮南道诸州府县衙。”
“好,你且说说行文的内容,本王斟酌一二!”武攸绪道。
崔耕道:“呃,王爷只要将事情的经过简要说一番,然后将陛下在圣旨中关于天下禁屠令所提到的‘朕禁屠宰,吉凶不预’一言,着重说上一番,我想各地州府县衙的官员就都知道怎么办了!”
这行文内容一说,武攸绪就都明白崔耕的用意了。一来呢,的确是想通过圣旨,让各地州府县衙尽快开肉禁口子,让百姓暂缓淮南道的粮荒之急。二来嘛,也是好让淮南道的百姓知道,天子陛下能开肉禁口子,这都是全仰赖江都的崔县令之功啊。若不是他被丽竞门的贼人告了御状,说不定陛下至今不会放宽松禁屠令的条件。
“朕禁屠宰,吉凶不预”这八个字,就是禁屠令的补丁!
武攸绪知道,补丁行文一出岭南道各州府县衙,不但替崔耕澄清了名声,还会趁机替他狠狠刷上一波声望。
当然,崔耕要求武攸绪替他发行文澄清,也有自已的小九九。
因为行文一出,可就是狠狠扇了丽竞门江南道总管孟神爽的脸面!
要知道,说崔耕犯禁屠令,将他告状告到长安的是他孟神爽!在暗地里推波助澜,编排谣传想要抹黑削弱崔耕声望的还是他孟神爽!
可孟神爽的种种陷害,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最后成全了崔耕。
补丁行文一出,崔耕相信,孟神爽的脸肯定会被抽得肿肿。
“好,这事儿本王可以替你办!”武攸绪将杯盏中残酒一饮而尽,摸了下嘴唇,道,“崔县令,你可是欠了本王一份人情啊!”
“多谢王爷成全!”崔耕心里美翻。在他看来,像武攸绪这种不爱争权夺利,闲云野鹤的闲散王爷,最是让武则天放心了。这种王爷多多亲近,反而不会让武则天忌惮,安全系数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