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崔湜临走前那套说词儿,就是两头赌,崔二郎你承认自已是博陵崔氏的人,那好,请认祖归宗吧。
崔二郎你不承认?对,你是因为有祖训,不准你承认自已的真实身份。毕竟当初是博陵崔氏,对不住你的祖上嘛,心里有怨气不愿认祖归宗,也实属正常。
至于崔湜大开脑洞出来的祖训到底有没有?如今崔耕家里就他一根独苗,也没人给作证啊。
还有更令人浮想翩翩的是,你清源崔氏都是造酒出身,你崔二郎一个酒贩子,短短两三年就官居六品,主政江都一县。而且还斗倒了朝中凶威赫赫,群臣都避让三分的来俊臣。
说你是寒门子弟,说你没点家世背景,谁信啊?
眼看着这股风潮越传越远,出口转内销,又从长安传回了扬州,以至于整日沉迷在莺莺燕燕的张潜,都特意将崔耕叫过去询问。
崔耕最后嘴皮子都磨破了,张老头都是将信将疑,崔耕也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人们眼见着博陵崔氏和崔耕都没什么新动作,这股风潮就逐渐过去了。
……
……
这一日,崔耕正在县衙闲坐,衙役来报,说是聚丰隆淮南道的大掌柜王有成求见。
崔耕让人将他带进来。
王有成一入内,便慌里慌张地喊道:“崔县令,大事不妙!咱聚丰隆遇到天大的麻烦了!”
嚯~
崔耕猛然站起,最近小半年舒坦日子过惯了,让他早已没了居安思危的警觉性。
此时一听王有成来报噩耗,心头不禁涌上一股不祥的预感——月婵在山西道一直进展不顺,莫非是她在那边出了什么事儿?
第250章 长安邹骆驼
待得王有成坐下,崔耕让人送上来一碗茶汤,道:“王掌柜别着急,先喝口茶汤,有什么话慢慢说。”
一口滚热的茶汤下肚,王有成这才稍稍稳住了心神,抹了下嘴唇,说道:“崔县令,聚丰隆这回摊上大事儿了。这事因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崔耕从王有成口中得知,出事儿的并非曹月婵,恰恰是扬州的聚丰隆银号。
就在今年二月,出身陇西李氏的李昭德,被武则天封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位极人臣。
然而,这位李大宰相的志向可不仅如此。
他刚刚上任就略施小计,把武三思和武承嗣踢出了宰相班子,仅留下了“唾面自干”的官场老好人——娄师德。
尽管后来武则天又张罗了三人补进入宰相班子,但无论从资历上还是从圣眷上讲,这新晋的三名宰相班子成员都没办法与李昭德争锋。
一时间,李昭德成了朝廷实质上是的“独相”,大权在握。
当时大周朝廷既要对西域用兵,又要为武则天修建兴泰宫、三阳宫两处行宫,到处筹措钱财,造成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今可被称为“钱”的,主要是四样东西:一为铜钱,二为布帛,三为锦缎,四为黄金。
李昭德一拍脑袋,下了一道命令——“禁止民间蓄锦”。
他想得倒是挺好。老百姓们把锦缎都花出去,市面上的“钱”多了,通货紧缩不就解决了吗?
这项政令是否达到了原本的目的不得而知,但各个钱庄却明显能感觉到……仓库不够用了。
道理很简单,坊间的黄金和铜钱本来就不够用,你现在不让民间百姓积蓄锦缎,那么能够大量积存的就只剩下了普通布帛。布帛这玩意价值低体积大,原来的仓库当然就不敷使用。
扬州本就是商贸繁盛,货币流通最为频繁,这可难倒了聚丰隆在扬州的几家分号。
几家分号的掌柜一琢磨,如果每家都修新仓库也太不划算了,于是乎,干脆就以聚丰隆银号的名义,几家集资购买了一处废弃的粮仓,专门用来贮藏各家的普通布帛。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昨天晚上,仓库失火,价值几十万贯的布帛被付之一炬。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扬州城的商贾百姓们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还了得?
他们纷纷聚拢在聚丰隆在扬州的各个分号的门前,要求把手中的钱票兑换成真金白银。
这就引发了钱庄经营者最为忌惮的事件——挤兑。
好在聚丰隆成立之初,就对这种情况就有了预案:其一,三十贯钱以下的储户,可以随时兑钱。但在发生挤兑时,钱庄的伙计要刻意放慢兑钱的速度。其二,若储户要一次性支取三十贯钱以上,必须提前三天预约,否则不予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