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36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最后,武则天论功行赏,封拉达米珠为“平阳郡主”。
原来拉达米珠虽然有个突厥公主的名头,但实际上大周朝廷是不承认的。
道理很简单,默咄在朝廷眼里,才是个“右卫大将军、归国公”,他女儿凭什么称郡主?
现在武则天的这个封赏,不可谓不丰厚。
至于崔耕?当然是先官复原职再说。
本来朝廷还准备对他继续加封呢,但拉达米珠离开之后,很多人说崔耕坏了两国邦交罪莫大焉,二者相抵,他升官的事儿自然也就没下文了。
另外,武则天也确实是顾不上崔耕这点破事儿了,十天前,前线有消息传来,周军又败了。
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率军刚到赵州,就听说契丹数千骑兵将至冀州。
他心中暗想,赵州离着冀州才一百多里地,也太危险了。
于是乎,他心惊胆战.仓促带着二十万大军,退兵至相州,军需物资损失惨重。
好在他那只是些钱财的损失,最要命的还是清边道行军大总管武攸宜那边。
武攸宜刚抵达渔阳,还没到任呢,就听说契丹南下定、魏、冀、易、沧五州,所向披靡,吓得不敢继续前进。
清边道诸军群龙无首,地方官乃至军中有不少契丹的内应,一场大战,周军再次大败,损兵数万。
契丹三战连胜,声势大震,趁机提出了“还我庐陵王”的口号。
本来契丹占领的诸州百姓不服,不断发动起义,现在听了这个口号之后,顿时偃旗息鼓了。
一时间,契丹竟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朝廷自武则天以下大为震怖,,请立庐陵王为太子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武则天当然不会同意,立李显为太子不是不行,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下立他为太子,和自已直接让位有什么区别?
拥李派见女皇陛下意志坚决,决定退而求其次,请武则天下旨,任命李显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狄仁杰复相,安抚百姓。
这是招妙棋,你们契丹不是说要“还我庐陵王”吗?现在怎么又和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庐陵王开兵见仗了呢?其谎言不攻自破。
但武则天怎么肯让李显染指兵权呢?还是不同意。
不过,作为退让,她表示愿意启用部分拥李派大臣,狄仁杰也在其列。
可正在这时,来俊臣出幺蛾子了。
他被武则天派去查龙门温泉刺驾案,趁机提出,在御温泉那题着一首诗:“山幽林静寺钟悠,皇姑温泉细润滑,君臣共浴两相识,仙境瑶池又如何?”。
不用问,这肯定是跟狄仁杰有关啊!
那问题来了,这首诗不是朝廷的人写的,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呢?是不是跟那些刺客有关?
既然如此,龙门温泉刺驾案,是不是也跟狄仁杰有关?
武则天仔细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乎,有旨意下达,以庐陵王李显遥领清边道行军总管,以狄仁杰为清边道行军副总管防御契丹。
李显就是担个名义,既不上前线,也不掌兵权;狄仁杰虽然权柄不小,但他是个文官啊,也只能守成。
现在的情况是,狄仁杰带领几十万大军与契丹对峙。谁能得到突厥的帮助,谁就能打破僵局。
如果武则天让崔耕杀妻娶拉达米珠,人家拉达米珠不会同意,无非是枉做小人了。
那不管不顾呢?还是不行,听说如今孙万荣已经连续三次派人出使突厥了,说不定什么时候默咄就会派兵参战。
所以,现在最着急的不是崔耕,而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他们拼死也要想出一个两全齐美之策。
崔耕听完了,笑道:“所以,现在为夫只要稳坐钓鱼台就行了?想不到昏迷一个月之后,竟然有了这么个意外之喜。”
卢若兰道:“现在你可是得意了?突厥公主哩,论身份可比妾身高不少呢。”
这语气咋有点微酸呢?
崔耕赶紧伸手把佳人搂在怀中,在她耳边安慰道:“身份再高,也不如咱们结发夫妻哩。别忘了,我的童子身,可是给了若兰你了。”
卢若兰脸颊绯红,轻呸”了一声,道:“是不是童子身,鬼才知道!”
崔耕坏笑道:“就算原来的不确定,这次为夫大病初愈,也算半个童子身了,不如也给了若兰吧。”
“要死啊,你大病初愈,能行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