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40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眼珠一转,道:“下官这一百万贯钱财,当然不是白给您的,而是想求您一件事。”
“什么事?”
“还请河内王上一道奏章,保举狄大人复相。”
这个理由找得好。
众所周之,崔耕乃是“狄党”成员。他帮助狄仁杰复相,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实利上讲,都完全说得过去。
武懿宗道:“按说一百万贯钱买本王上一道奏章,绝对是不便宜了,这份奏章我可以写。但陛下会不会答应,本王就不敢保证了。”
崔耕坚定道:“不,您必须保证狄大人能够复相。”
武懿宗听了这话好悬没气乐了,道:“保证?本王难道能做得了陛下的主?”
“那当然不可能,不过……您若是不能保狄相爷复相,光凭两百万贯钱,买回来的名声恐怕大大不够呢。”崔耕循循善诱道:“狄大人负天下之望,河内王若能保他复相,一个贤王之名总是免不了的,难道您就不动心?”
贤王?
哪个男人不好名啊,老丑鬼武懿宗也不例外,闻听此言,顿时眼前一阵发亮,道:“嗯,二郎此计甚好啊,这样的话,本王这就算搭上老狄的车了。”
“那河内王是同意了?”
武懿宗微微一摆手,道:“不,等等!本王虽然非常很想帮老狄复相,但即便用尽全力,还是把握不大啊!所以……”
崔耕搭话道:“怎样?”
武懿宗掰着手指算道:“用钱财买名声,是二郎的第一计。帮老狄复相,是二郎的第二计。这两计虽然都挺管用的,但奈何也都与本王的尊贵身份有关,算不得什么真本事。不知二郎你又没有个第三计,让本王凭自已的才干,真正露脸一回呢?”
“让河内王您真正露脸?”崔耕心思电转又生一计,道:“有了,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武懿宗听完了,双眼中简直能放出光来,道:“二郎,你真有把握?”
“把握不大,不过两三分而已。”
“两三分已经很不少啦!”
屡屡见崔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武懿宗望向崔耕的目光中竟露出了几分钦佩之色,道:“二郎啊,本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你能否答应?”
第464章 小小激将计
“不知河内王想干什么?”
“不如咱们斩鸡头烧黄纸,结为异姓的的兄弟?”
噗~
这回轮到崔耕将满口的茶汤喷出来了,堂堂的河内王和大周著作郎,像江湖人一样结义?这像话吗?真难为他想得出来。
不过,崔耕转念又一想,忽然觉得这老丑鬼之所以这么做,恐怕还是受了自已的启发了。
道理很简单,武懿宗为了挽回自已的名声,保狄仁杰复相,费了老鼻子劲了。但同样是跟当世清官搭上关系,跟自已结拜岂不是简单得多?虽然自已的名望远不及狄仁杰,但斩鸡头烧黄纸这事儿,简直毫不费力啊!
当然了,崔耕再理解武懿宗的心思,也万没有就此答应的道理。跟武懿宗搭上了关系,这个老丑鬼倒是有洗白的趋势了,但自已的名声可咋办?
于是乎,他赶紧想办法进行推脱,到了最后甚至道:“下官和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兄弟相称,这要是跟您拜了把子,那辈份不是全乱了吗?”
武懿宗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才暂息了这个心思。不过他表示,虽然没有名义,但从今往后,自已就把崔耕当亲兄弟看待了。谁欺到崔耕的头上,都必须过了自已这一关。
崔耕也就姑妄听之,随口应了几句。
接下来的日子就热闹了,崔耕和武懿宗的第二个赌约,开始在清边道广为流传。
传说武懿宗痛定思痛,发现自已是没听高人之言,才有了奚地之败。所谓的高人,当然指的就是崔耕崔二郎了。
于是乎,他冥思苦想,想了一个妙计,把崔耕请来自已的府邸饮宴。
等崔耕喝的醉醺醺的,武懿宗就问了,不知崔著作有没有什么法子,让咱们大周把奚族从突厥人手里夺回来啊。
崔耕当然就开始推脱,说自已没办法。
然后武懿宗就开始耍手段了,说崔耕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如此”“欺世盗名之徒”之类的话。
也搭上崔耕是喝醉了,最后猛地一几案,表示自已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把奚地从突厥人那要回来。
武懿宗一边心里暗爽,一边表示不信,继续讥讽崔耕。
最后,崔耕终于上当了,决定和武懿宗打一个赌——自已到底能不能把奚地从突厥人手里要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