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42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然后,崔耕轻而易举地将那黑石吊起一丈高,道:“怎样?本官一个人加点小小工具就能办到的事,让高仙芝和封常清……呃,还有你论公子做到了,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吧?比什么关羽温酒斩华雄?过分了,实在是太过分了!”
终于圆过来了,崔耕直到现在,才长松了一口气。
本来么,力气大和名将就是两回事,但要真解释清楚,也不大容易——对,即便武则天是千古明君,也不容易。这位女皇陛下只擅长治政,军事上一塌糊涂。要不然,也不会手里攥着一把好牌,却被突厥和吐蕃收拾的没脾气。要不然,也不会让个人武勇厉害,却不擅军务的武悠宜一直领兵了。
“那怎么能一样?”论功仁马上就识破了崔耕的小心思,道:“咱们刚才说的是两国沙场争锋,当然是大将的个人武勇非常重要。沙场上,哪有时间让你用什么滑轮?”
“哼,见识短浅!”崔耕振振有词道:“滑轮的作用可不单单是吊起重物,还能用在投石机的身上。你敢说,投石机在战场上不重要?在攻城拔寨中不重要?”
“还能用在投石机上?”这事儿论功行还真不知道,道:“好吧,就算你崔著作说得有理,打仗主要靠头脑。那你们周军为何屡屡败于我们吐蕃之手呢?总不会头脑也不如我们吐蕃吧?哈哈!”
第479章 二郎有宝物
论功行的逻辑,是封常清和高仙芝乃大周的名将种子,他们效忠崔耕,来日必成大患。
这完全是诛心之论,完全辩无可辩。
崔耕的应对之策,是另辟蹊径,说封高二人力气大,完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名将重智不重力,大家不必过分关注,以此化解论功行的攻击。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后遗症,说个人的武勇不重要,那咋大周对战吐蕃,总是处于下风涅?
论功仁兴奋地大叫道:“对,对!你们大周的内史是娄师德吧?他可是我爹的手下败将,难不成他不如我爹脑子好使?哈哈,崔著作这么认为,我们兄弟是没啥意见哩。”
老娄头一听这话,顿时满脸黑线!丢人啊,朝廷一向视吐蕃、突厥这帮人为蛮夷,武力不如他们也就罢了,怎么脑子也比不上了涅?
其他人也是担心不已,望向名扬天下的崔二郎,且看他如此辩解。
但听崔耕朗声笑道:“不错,你们吐蕃是打了几场胜仗,与我们大周互有胜负。为何我大周兵精将勇,双方却打了个平手呢?主要是因为你们吐蕃地广人稀,经常千里无人烟。我大周胜,不但找不着敌人,还补给不足,难以扩大战果。相反地,我们一败之下,就得马上回军,把以前的优势完全丧尽。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咱们双方才势均力敌。”
这倒是正理,娄师德深以为然,缓缓颔首。
论功行却不肯善罢甘休,摆了摆手,道:“说那些虚头巴脑的都没用,总而言之,现在是吐蕃是处于攻势,而大周处于守势。要么你崔著作承认自已的想法是错的,要么就承认周人的脑子不好使!”
崔耕微微一笑,道:“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只要我大周把你们吐蕃灭国,一切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你想得美!我吐蕃……”
“莫说废话了!”崔耕打断道:“本官给你看样东西。”
说着话,他招呼封常清过来,耳语了几句。
封常清听完了,兴奋地大叫道:“还是大人您厉害!就该这么办,是时候,让那些吐蕃蛮子知道知道咱们周人的厉害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
见封常清如此兴奋,人们纷纷纷纷好奇地观望,就连武则天和论氏兄弟都屏气凝神,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蹬蹬蹬~
不消一会儿,全身贯甲的封常清迈着沉重的步伐,手托着一个锦盒走进了大厅。
把那锦盒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罗盘样的物事。
崔耕伸手一指,道:“此物名曰指南针,乃是本官制成,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指向南方。有了此物,我军再胜。纵然吐蕃千里无人烟,我军也再无迷路之忧。嘿嘿,此消彼涨,我看你们吐蕃还能经得起几场大败?”
原来崔耕岭南道肃政使的时候,还要对指南针的来历保密,现在已经全然没那么多顾忌了。
指南针只在海商中间秘密流传,就是大周那些高~官显贵都不知道,更何况是论氏兄弟?
论功行面色微变,惊讶道:“指南针?世间还有此物?本公子怎么从未听过?”
崔耕道:“没听说过不要紧,现在不是见着实物了吗?”
说着话,他已经把那指南针交到了论功行的手上。
“这怎么可能?”
论功行拿着指南针在大厅内来回走动,越走越是面色惨淡。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已走到哪,都可见那指南针一直死死的指向北方!
他沉声道:“崔著作,你怎么能发明出如此诡异的物品?莫非你会什么法术不成?”
“嗨!什么法术啊!”崔耕不以为然地道:“此乃格物致知之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类似的东西了,其名曰司南。本官不过是略作改进,使之更加灵敏罢了!”
论功行强自镇定,道:“既然春秋战国时,就有类似的物品,可见崔著作的指南针也没多大用处。”
崔耕也不争辩,微微摇头,道:“那却不然。长清,你再去取些沙子来。”
“得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