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519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武则天当时就不大痛快,道:“王晙,十年前你弹劾魏元忠,以不畏权贵之名,名扬天下。朕当时虽然贬了你,但心里面还是佩服的。不过……你现在弹劾魏元忠,就相当于打一个死老虎,恐怕不大光彩吧?”
她不欲有人打扰这场酒宴,这番话无疑是尖酸刻薄至极,大失女皇风度。
要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就瑟瑟不敢进言了。
但是,王晙却是毫不畏惧,道:“哪里,陛下您误会了。您什么时候听微臣说,要弹劾魏元忠魏相爷了?”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微臣是给魏元忠鸣冤的!”
当即,王晙侃侃而谈,详述了魏元忠无辜的三个理由。
其一,魏元忠乃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宰相,就是到李显府中任职,也是武则天一手安排。真比起亲近来,还是武则亲近,太子得排在其次的位置。
其二,魏元忠和李显关系不错,朝野共知,他用得着说什么要投靠太子之类的话吗?至于高戬,他和太平公主的情~人关系人尽皆知,没事儿淌这滩浑水干什么?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这件事唯一的证据,就是张昌宗说,魏元忠所言,是他亲耳听到的。但是,张昌宗和魏元忠是有仇啊。
想当初,武则天有意征召张昌宗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入朝,要任命他为雍州长史。
魏元忠道:“现在众多的朝臣之中,没有哪一位比薛季昶更合适的了。”
武则天说:“薛季昶长期以来一直在京府任职,朕打算另外任命他一个职务。你们认为张昌期这个人怎么样?”
宰相们纷纷回答说:“陛下可算是真正找到合适的人选了。”
唯独魏元忠提出反对意见:“张昌期还很年轻,不熟悉治理之道。以前他在岐州时,岐州户口逃亡严重,所剩无几。雍州地处京城,事情多、担子重,张昌期自然不如薛季昶精明强干、熟悉事务。”
武则天见魏元忠坚决不同意,也就不再要求。
可是,魏元忠却继续得寸进尺道:“从先帝在位直到现在,臣蒙受朝廷大恩。如今臣得忝列宰相之位,不能为国家竭忠效死,致使小人得以在陛下左右掌权,这是臣的罪过呀!”
这话就相当于对张氏兄弟指名道姓的大骂了,从那以后,张氏兄弟深恨魏元忠。
所以,张昌宗控告魏元忠的话,全部可信,纯属污蔑。
以前不是没人给魏元忠喊冤,但是这么指名道姓的,拿张昌宗来说事儿的,那还真没有。
他大怒道:“王晙你莫忘了,没有本官,你还被魏元忠压制在渭南县当县令呢?现在你竟然帮着魏元忠痛骂本官,你特么的简直不识好歹好坏,六亲不认!”
王晙哂然一笑,道:“这么说吧,魏元忠平生就干了一件坏事,那就是诬陷韩思忠,贬了我的官,但其他的事儿都是好事儿。你张昌宗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儿,就是让我官复原职。我到底该怎么选,那还用问吗?”
“你……”
“我什么我?”王晙慨然道:“我王晙为国尽忠,连死都不怕,还在乎你这点小恩小惠?”
说着话,他跪倒在地,将头上的乌纱摘下,道:“微臣愿意用这头顶乌纱和项上人头担保,魏元忠绝无反意!请陛下圣裁!”
武则天面色阴晴不定,最终却转向了崔耕,道:“崔英,你觉得呢?”
第617章 崔英再献计
崔耕当然明白,光凭王晙的求情,是不可能让武则天赦免魏元忠的。但是,此人如此忠直,武则天还真不好处置他,所以她就让自已这个张昌宗的心腹当个挡箭牌。
崔耕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微臣以为,王御史为魏元忠的求情之言,也有些道理。不过,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王御史十来年没和魏相见面了,即便是真心作保,也意义不大。另外,王御史免冠顿首,君前失仪,恐有威逼陛下之嫌,大大不妥。”
武则天看向王晙道:“王御史,崔郎中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是,微臣听见了。微臣承认,我今日所为确有孟浪之处,还请陛下恕罪。不过,微臣始终认为魏相是无辜的。还请陛下尽快查明此案,还魏相一个清白。”
“朕自有道理,退下吧。”
“是!”
其实王晙的战斗力颇强,断不是崔耕这么三言两语就能说服的。但是,狄仁杰已经和王晙通过气了,他知道崔耕是自已人,所以很快就鸣金收兵。
武则天却不知这里边的弯弯绕,见崔耕这么容易就说服了有“王死理”之称的王晙,顿时对这个新进的宠臣高看了一眼。
她说道:“崔爱卿!”
“微臣在。”
“关于太子遇刺案,你有什么想法?”
“这……”崔耕苦笑道:“微臣不擅查案,陛下用此事问我,可是问道于盲了。不过,太子遇刺,微臣还真有个建议。”
“你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