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53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李裹儿不解道:“二郎,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块去?若那李元纮不肯接状纸,你岂不是马上要辞官不做?那还怎么救我哥哥和姐姐?”
崔耕老神在在地道:“公主但且放心,这李元纮绝对刚直不阿,会为赵氏母子做主的。再说了,我要是去了,那钱正心怀顾忌,又怎么抓得着幕后黑手?”
崔耕说这话,可是一点都没吹牛。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现在的洛阳令,是张昌宗的族弟张昌仪,但是因为自已改变了历史,变成李元纮了。
这个李元纮可不简单,在正常历史中,十年后的开元年间,他在雍州任司户参军。
当时就有太平公主的家奴,倚仗权势,强夺佛寺的水碾,被告到雍州府衙。李元纮断案,将碾硙判还佛寺。
当时的雍州长史窦怀贞畏惧太平公主,一见这个判决就吓得麻爪了,坚决要求李元纮改判。
结果,李元纮慨然道:“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这就是成语,“南山铁案”的由来。现在,把这件事交给他来办,整好可以完美地解决此案。
而且,按历史的记载来看,太平公主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也没对李元纮发动报复什么的。
李裹儿道:“果真如此?若是能完美解决这个案子,二郎你在那些进土明经中心目中的地位可就完全不同了。原来他们是因为师徒名分尊敬你,现在却是因为你料事如神,从心眼里尊敬你。”
崔耕叹了口气,道:“我这个崔英的身份用不长,要他们尊敬有什么用?这件事最大的好处就是:此事如果能被李元纮解决,那些新进的进土明经们见识了李元纮的风采,见贤思齐。步入仕途后,应该能为百姓们办几件好事。”
李裹儿叹道:“二郎还真是悲天悯人呢。就是不知那李元纮,是否真能如你所料了。”
……
……
大约一个时辰后,杜暹终于回转。
李裹儿赶紧问道:“怎么样?那李元纮接了状纸没有?”
“当然接了。”杜暹颇为兴奋地道:“李大人不愧是恩师所看重的人,不仅收了状纸,还马上差人捉拿太平公主殴伤人命的家奴。当时,在场的同年们都非常激动,自告奋勇,要和差役们一起,去捉拿恶奴,且看太平公主敢不敢从中作梗!”
宋雪儿焦急道:“拿着了没有?太平公主到底有没有交人?”
杜暹摇头道:“这弟子就不知道了。当时现场一片混乱,那钱正想趁着这个机会,偷偷往外面溜。弟子就谨记恩师的教诲,紧紧跟踪于他。”
要的就是这句话!
崔耕迫不及待地问道:“这钱正最后去了哪里?可是武三思的府上?”
第637章 洛阳桃花观
杜暹道:“不是。说来也怪,最后钱正去的是一个叫桃花观的道观。”
“桃花观?在哪里?”
“就在洛阳城西南角,洛水河边。那里的香火并不旺盛,道土却很不少。弟子见钱正被一个小道土引进了后院,不敢再跟,特来向恩师禀报。”
杜暹又不会武功,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此事也只能暂且告一段落,崔耕写了个条子,让杜暹去自已临时的府邸,暂时安顿下来。
至于他自已,则和二女一起返回了秘堂,看看堂内有没有桃花观的档案。
这么一查还真有。
话说一年前,武则天曾经亲自写下“桃花观”的牌匾,命人张挂在桃花观的大门上。非但如此,道观内所有道土,尽皆享受七品俸禄。
但与这高规格待遇对应的,是这个道观的名声不彰。就是武则天所书的牌匾挂上去的时候,都没举行任何仪式。所有道人的俸禄,不经户部支出,完全由武则天的内库打理。
崔耕本来还想动用秘堂的力量,抓几个桃花冠的道土来问个清楚呢。但一见到这个档案,顿时改变了主意。他明白,这事儿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要不然,不小心触怒了武则天,可就麻烦大了。
然后,他又想找几个人扮作香客,去桃花观内查探消息。
可他刚露出这个意思来,宋雪儿马上就宣称,这差事最好自已和堂主一起去。道理很简单,一来,那帮秘堂之人的忠心不怎么可靠,光在堂里等着听汇报,自已着实不放心。二来,事关武则天和高~官贵戚,秘堂那些特务,未必就那么好用,还是崔耕亲自去好一些。
李裹儿也表示,这事儿甚是好玩儿,自已也要去。
崔耕尽管明白宋雪儿的所言有些牵强,最终还是执拗不过,点头允了。
为了安全起见,他准备带上老骗子韦什方随行。
但是,很不巧,韦什方那个神秘组织最近遇到了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没时间陪他去桃花观。
最后,崔耕无奈之下,决定让崔秀芳略变妆容,和自已同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