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方今年七十多岁,做过多少年的天官(吏部)尚书。最近实在精力不济,向武则天“乞骸骨”。结果,女皇陛下大笔一挥,让他到益州养老来了。
这对崔耕当然是一大利好,起码自已走后,陆元方不会对自已在剑南道的布局,做多大改动。
送官亭内,众人吟诗作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眼看着天色不早,崔耕就准备告辞起行。
陆元方却忽然起身,叹了口气,道:“崔黜陟回朝之后,定然前程似锦,老夫就不多说了。但你在任剑南道黜陟使的这段日子,虽然做的也还算不错,但惜乎白璧微瑕,美中不足啊!”
“嗯?”
崔耕微微一愣,道:“不知陆前辈何以教我?
“身为黜陟使,除了惩治贪官污吏、提拔能员干吏之外,还应查访民间的贤才。不知崔黜陟你,在蜀中这两年多,又查访到有什么贤才呢?”
宋根海听了这话可不乐意了,道:“我说陆长史,你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剑南道那么大,那些贤才不自已来毛遂自荐,难道我家大人要一个村一个村访过去,他忙得过来吗?”
第649章 下封有贤才
“闭嘴!”
崔耕狠狠地瞪了宋根海一眼,把他的话堵了回去。
若是别人说这话,崔耕可能会持宋根海类似的想法,但是陆元方不同,此人是标准的正人君子。
相传,武则天用人,多向陆元方咨询,然后实行。陆元方总会把自已的意见密封上奏,从不对外透露一个字儿。要知道,他只要流露出:某某官是我举荐的,那人就得感激他一辈子。但是,这老爷子做了十来年天官尚书,提拔的人数以千计,却从未市恩,这也太难得了。
崔耕道:“那听陆长史的意思,是有贤才向下官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