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太妃。”
见礼已毕,赤玛类拿出了一卷黄绫,道:“崔相,你看看这份奏章,可还满意?”
吐蕃不能造纸,绫罗绸缎又太贵,所以一般公文典籍是用木板所写。
但是,给中原朝廷的国书,还是用绫罗绸缎的。
崔耕接过来一看,上面是以小赞普尺带珠丹的名义写的,上面写了,文成公主为松赞干布之“朱蒙”(普通妃子),也就是自已的祖奶奶。
所以,按照辈份来看,武则天与文成公主是同辈,那也就小赞普的祖奶奶了。
现在,请武则天赐王室女一人嫁给自已,自已必定封她为“觉蒙”(王后)。两人的后代,就是吐蕃的下一代赞普。
以后两国,“合同为一家”,还望陛下准许。
如此低声下气,而且给出了实质的好处,若是换成别的大臣,早就没口子的答应了。
毫无疑问,那这份奏章带给武则天后,那就是大功一件,必受重赏。
就是崔耕自已都有些犹豫了,不知答应了这场和亲,大周是亏是赚。
赤玛类察言观色,道:“怎么?崔相还是不大满意?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嘛。”
第761章 太后的嘱托
崔耕想了一下,道:“无论何人和亲,都会被我大周朝廷封为公主。赞普的聘礼,和公主的嫁妆,价值应当差不多。”
原来中原朝廷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风范,所给的嫁妆,是要远高于聘礼的。
赤玛类毫不犹疑地道:“没问题,就依崔爱卿所言。”
“公主所带众人,文人可在吐蕃为官,僧侣由官府提供寺庙,至于工匠么……本官看吐蕃无纸,所有公文典籍皆用木板书写。这次公主就主要带会造纸的工匠,以及会印刷的工匠了。”
其实,现在吐蕃主要是铁匠面临断代的风险,对造纸没什么实际的需求。但是,赤玛类稍微一犹豫,就道:“这条哀家也可以答应。”
……
然后,崔耕又提出,赞普太过年幼,即便和亲,也得等到他十四岁之后。
赤玛类也允了。
总而言之,这次吐蕃只得了个与大周和亲的名头,有利于稳定朝政。至于给出的代价,也着实不算小。
崔耕最后道:“王太妃真的诚意甚足,外臣并无异议。”
“好,来人,拟旨。”
“是。”
马上就有人上前,重新拿出一张皇陵,将正式的国书写好,并用上了吐蕃赞普、太后乃至宰相的大印。
崔耕把这份国书收起,又问道:“不知赞普赤松德赞的“丧日”,贵国可曾定好?”
“怎么?崔相是想家了,意欲早日归国?”
“呃……确实有点儿。”
“崔相别忙啊,除了这份国书之外,哀家还准备给你点别的好处。”
说着话,赤玛类一使眼色,伺候的丫鬟太监尽皆离去,屋内就只剩下了他们二日。
崔耕道:“太后可是有什么机密相商?”
“哼,机密?”忽然,赤玛类面色一肃,厉声道:“崔相啊,崔相,你知不知道,自已已经大祸临头,命不久矣!”
崔耕可不是吓大的,轻笑一声,道:“这个……王太妃,您怎么学起那些说客,危言耸听了?在吐蕃只要您不发话,外臣还能有什么风险?”
“那却不然。”赤玛类摇头道:“哀家虽然贵为太后,对于有些人,却还是约束不了。”
“您是说车骑长?”
“就是迟扎陆贡。”
顿了顿,赤玛类盯着崔耕的眼睛,道:“听闻崔相和大周权倾朝野的张氏兄弟不和?”
崔耕不置可否道:“同朝为官,磕磕碰碰总是难免,有劳王太妃挂心了。”
“哦?只是磕磕碰碰?”赤玛类不以为然地道:“哀家怎么听说,他们非欲置崔相于死地不可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