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好,好一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解释的真好。”崔耕盯着刘幽求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道:“本官就奇怪了,你又不是临淄王肚里的虫子,怎么就对他的心思,那么了解呢?”
“我……”刘幽求刚才是被逼急了,赶紧想了一套说辞,漏洞极多。现在被崔耕这么一问,顿时哑口无言。
“别着急,刘侍郎,你慢慢编,编好了,本官随时恭候!”
言毕,崔耕转过身来,道:“咱们走!”
“喏!”
众人答应一声,纷纷起身。
刘幽求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道:“崔相莫走,崔相莫走,我……我说实话还不成吗?”
崔耕这才驻足,道:“你讲!”
“当今的大唐,陛下毫无明君之像,韦后和武三思勾结一处,倒行逆施。谯王李重福暗弱,对韦后言听计从。卫王李重俊,望之不似人君。稍一不慎,就是重蹈女主临朝之局!放眼皇室,唯临淄王李隆基人品贵重,英武果决,可堪造就。崔相您又何必把我大唐这唯一的希望,给扼杀了呢?”
“人品贵重?英武果决?”崔耕轻笑一声,不以为然地道:“刘侍郎对李隆基的评价倒是挺高的啊。不知,这李隆基的人品贵重英武果决,比之王莽如何?”
王莽作为亡国之君,在历史上当然没啥好名声。但是,其在继位之前的表现,却是堪称完美。
刘幽求不敢强辩,只得道:“崔相对临淄王的成见太深了。”
崔耕对李隆基的成见没法儿不深。
作为李裹儿的夫君,他明白,只要自已狠不下心来砍李裹儿的脑袋,李隆基登基之后,就绝对不会放弃对付自已。
这个问题简直无解。
再说了,从大义上讲,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是不错,但这不还有安史之乱吗?
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崔耕决定尽力阻止李隆基登基。
他摆了摆手,道:“如果刘侍郎还是这些陈词滥调的话,那就不必再说了。本官秉公执法,心意已决,告辞。”
“崔相莫走啊!”刘幽求咬了咬牙,道:“即便崔相想搬倒临淄王,单凭这条罪状,也大大不足吧?不如……咱们做个交易?”
崔耕眼前一亮,道;“交易?说来听听。”
第915章 隆基难偷鸡
说实话,崔耕刚才表现的无比坚决,也是打着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主意。
道理很简单,这场官司在平民百姓眼中很可怕,但在皇室中人的眼里,这事儿算个屁啊。
不就是李隆基指使人骗了韦氏姐妹的钱财吗?
李显是重感情的人,知道了之后,多半以为是小孩子的玩闹,一笑置之。
韦后呢?恐怕也不会拿李隆基怎么样。
历史记载中,在李显驾崩后,唐隆政变之前,韦后担心时局不稳,派兵围了李旦的府邸。
宰相李峤就劝谏说,李旦您是看牢了,但他不还有五个儿子吗?现在要么把他们关起来,要么打发他们出外。
然而,韦后表示,现在有资格当皇帝的,不过是李旦一人而已,我把他看牢了就足够了,不用对李隆基花心思。
结果,棋差一招,被李隆基凭着几百人就发动了唐隆政变。
所以,崔耕还真不看好,自已把这事儿抖搂出去的后果。说不定,韦后会因为李隆基贪财,对他更加轻视呢。
当然了,刘幽求虽然觉得这事儿多半不会对李隆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不敢赌。
刘幽求可怜巴巴地做着最后的努力,道:“崔相,看在咱们以往,在武荣县的情分上……你真不能高抬贵手,放临淄王一码?”
崔耕摆了摆手,道:“莫谈感情了,你刘幽求若是真还记挂着武荣县的情义,能刚才那么敷衍本官?这可是你先不仁,我才不义的。”
“好吧,算是刘某人自作自受。”
顿了顿,刘幽求打点精神,继续道:“不谈感情,咱们就谈钱。呃……咱们先说清楚,这场交易无论成与不成,你都不会借着今日这场谈话,对临淄王不利吧?”
宋根海道:“你把我家大人当成什么人了?告诉你,买卖不成仁义在,我家大人没你想的那么没品!”
刘幽求没理他,看向崔耕,正色道:“本官想请崔相亲口答应!”
“本官可以答应你,不过,钱财么……本官不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