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最后几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千年之后还脍炙人口,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吟得如痴如醉。
李显在心中暗暗琢磨,《长恨歌》里,“汉皇”为了美人,把江山都丢了。自已呢?为了韦后的性福,甘愿带上七八顶绿帽子,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到底是何人如此懂朕?
所以,他才宣召那唱歌之人。
功夫不大,人已带到,却是四男四女,三男四女做仆从装扮,拿着乐器,一个女子衣着华丽,仪态大方,应该就是那唱歌之人。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李显温言道:“你们是什么人?家住哪里,姓字名谁啊?”
“启禀陛下,妾身名叫李容娘,并州人土,父母双亡,来长安投靠族叔。族叔的家境殷实,对奴家也甚好,我……我不是卖唱。只是一时技痒,才在这上元之夜,唱起了最近甚为流行的《长恨歌》。”
“原来如此。那你知不知道,这《长恨歌》到底是何人所做啊?”
“嗯?难道不是崔相?”
崔耕插话,道:“确实是微臣所作。”
“唉,朕真是老糊涂了,想来也只有崔飞将,才能写出如此绝妙好诗哩。呃……李容娘,你的嗓子甚好,这次不用伴奏,再给朕清唱一遍如何?”
“遵旨。”
简短截说,李容娘连唱三遍,李显还意犹未足。
宗楚客见不是事儿,劝谏道:“《长恨歌》虽然文采斐然,但结局颇为不吉,不宜多听。不如,就让大家以上元夜为题,各自做诗一首,交由李荣娘唱来,以装点此太平盛世如何?”
李显道:“可!”
当即,人们纷纷赋诗。其中颇多上乘佳作,比如殿中侍御史崔液的“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足可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