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这才问道:“三郎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隆基道:“儿臣想跟父皇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您觉得崔耕最近如何?”
“哼,那还用问?你精心布置的聚丰隆之事,都被他搅合了,当真是气势如虹啊。”
李隆基点头道:““气势如虹”这四个字说得好。崔耕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运气爆棚,当真是气势如虹。反观咱们……屡败屡战,长此以往,您以为,还能坐稳这大唐江山么?”
李旦不置可否道:“那依三郎之见,我们父子应该如何做呢?”
“当然是精诚合作,团结一致,把崔耕扼杀。实不相瞒,孩儿刚想出来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然后,他简要地将凯拉迪斯所献之计,介绍了一遍。
李旦听完了,沉吟良久,道:“三郎此计妙甚,朕不及你多矣!好,就这么办,咱们父子精诚合作,为我大唐去除一痼疾。为表诚意,朕令你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出外如何?”
李成器为宰相,其他三个兄弟都掌了兵权,真是令李隆基这个太子如芒刺在背。
闻听此言,他当真是喜出望外,道:“多谢父皇!多谢父皇!”
……
又说了一下此计的细节,李隆基告辞离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李旦喃喃道:“精诚合作?哼,朕若是信了你,恐怕就要步了高祖的后尘了。”
随后,高声道:“杨思勖!”
“奴婢在。”
“你给朕把郭元振找来。”
第1166章 父子初联手
崔耕可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大阴谋正在进行。事实上,最近他的心情相当不错。
首先是甲香丢失案彻底解决,林知祥、张元昌专门写了一封信来道谢。两个老头子的信崔耕当然不稀罕,但随信而来的,还有俞铃的一封书信以及几样广州小食。尺短情长、礼轻意重,崔耕心中甜丝丝的。
其次是,经过曹昊之事,曹天焦成了惊弓之鸟。老头子一边给曹昊广纳美妾,一边亲自登门,催逼崔耕和曹月婵的婚事。
老头子装可怜,说得声泪俱下,崔耕也觉得,自已和曹月婵都老大不小了,还有几年的青春可挥霍?三次帮助之约实在有些不合时宜。于是乎,他主动向曹月婵求婚。
曹月婵也不再矫情,婚礼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原本崔耕的打算是,曹月婵和卢若兰之间颇有些小心结,为免冲突,还是让她算到李裹儿这边。也就是说,曹月婵算卢雄的儿媳妇。李裹儿身份高贵,不会把曹月婵视作威胁,曹月婵也不会对李裹儿有什么争竞之心。
但是,崔耕和曹月婵准备成婚的消息一出,马上就轰传天下。崔耕的便宜老爹崔元综,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崔老头儿膝下无子,是把崔耕当亲儿子看的。他仔细一琢磨,不成!在自已这一支里,崔耕只娶了番邦女子拉达米珠。而且,崔耕和突厥人有约定,长子姓阿史那氏,算突厥默啜可汗的孙子。
按说,次子就该姓崔了吧?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拉达米珠只是又生了一个女儿而已。
眼瞅着自已这枝要绝后啊,那怎么成?
这回崔耕又要纳妾了,很好,曹月婵必须算自已这一枝的。自已还想好好享受一下含饴弄孙之乐哩。
于是乎,他赶紧命人快马加鞭,给崔耕送了一封信,把自已的想法讲明。并且明确提出,自已和老伴儿要以父母高堂的身份,参加崔耕和曹月婵的婚礼。
崔耕和曹月婵自然无可无不可。
但是,崔元综现在任鄂州刺史,离着长安路途甚远。老头儿年纪大了,又受不得舟车劳顿,只能慢慢前行。所以,这婚期一再后挪,最后是定在了三个月之后。
……
……
时光似箭,倏忽间,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这一日,正是朔日大朝会,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要参加,崔耕自然也不例外。另外,经常躲在幕后的太平公主李令月,也出现在了含元殿上。
按说这种朝会就是走个形式,决定不了什么事情。不过今日不同,酝酿了许久的恢复斜封官之事,今日要做出最后的决定。
支持这件事的,一为皇帝李旦,二为太平公主。反对这件事的,则是太子李隆基。
倒不是说李隆基就比李旦和太平公主高尚,关键在于,他根基太浅,那些斜封官有投靠李旦的,有投靠太平公主的,就是没多少投靠他的。
崔耕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当然了,争论起来,用不着这些大佬亲自上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