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敢停歇,顺着大路疾驰,直从清晨跑到天黑,大约跑出了一千来里地,才勒住了缰绳。
崔耕早就认出来了,这伙人的领头之人,正是哥舒翰、
崔耕颇为好奇地问道:“哥舒先生,你不是不想惹事,只想安享富贵吗?怎么今日竟对贫僧舍命相救呢?”
“唉,别提了,是这么这么回事儿……”
哥舒翰也不隐瞒,将自已和崔耕等人分手后,怎么遇到了礼部侍郎张九龄的弟弟,怎么无端受辱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最后,他说道:“我已经想明白了,大师你说得对,这年头光有钱不行,还得有势。所以,伤好之后,我联系了这些好汉,打算一起去安西投军。今日就是我们出发的日子,见你和尚受窘,这才干了一票。反正在安西都护府,没人问我们的来历。等立下了大功,这点儿案子也就不算什么了。”
“呃……”崔耕想了一下,道:“要投军,也不是只有安西都护府一条路。比如说……岭南王崔耕就求贤若渴嘛。贫僧在岭南道有些关系,如果各位不嫌弃的话,可以代为引荐。”
孰料,哥舒翰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俺不去岭南道!”
“为什么?”
“一码归一码,虽然张家人不是东西,但大唐朝廷其实对俺家不赖。去了岭南道,就得跟朝廷大军对阵,俺不愿意干那忘恩负义的事儿。”
崔耕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到底投哪里……恐怕……由不得哥舒先生你呢。”
第1287章 途经茅山下
哥舒翰纳闷道:“什么意思?”
崔耕抱拳拱手,道:“重新认识一下,某在剃这个光头之前,有个俗名,叫崔耕。官封……岭南王!”
“啥?你……你……你就是岭南王!”饶是以哥舒翰的老辣,现在也说不利索了。
崔耕点头道:“然也!哥舒先生,你仔细想想,自已在长安救了岭南王,现在还能去安西投军吗?”
投个屁的安西都护府啊!
杀死官府的人,放跑了朝廷的大敌岭南王崔耕。只要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哥舒翰就是立再大的功劳,也得死无葬身之地!
哥舒翰面色阴沉不定,最终沉声道:“多谢岭南王以实相告。但是……难道你就不怕我们兄弟十二人就此翻脸,绑了你投大唐朝廷么?”
“怕,当然怕。但是,本王更怕与哥舒先生交臂而失之。所以,本王愿意冒这个险。更何况……”
“什么?”
崔耕诚恳地道:“本王相信,一个连对大唐朝廷都知恩图报的人,是不会出卖自已救命恩人的。”
“岭南王千岁!”
还是那句话,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分量就截然不同。崔耕是谁?人称崔青天,无论治政之才,断案之能,还是文学之事尽皆冠绝天下。现如今更是割据天下,官封岭南王。论权势,或许比李隆基差一些,但也绝对算得天下第二人了。
哥舒翰现在算什么?张九皋都不带正眼瞧他的,长安县令随随便便就打了他四十板子。
就算哥舒翰再心高气傲,此时也唯有一片感动之情萦绕心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其他十一骑虽然没他那么细腻的情感,此时也眼前发亮。
“哥舒大哥还能等什么?这可是岭南王!”
“就算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也没有岭南王冒着生命危险诚意强吧?”
“良禽则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大哥不可自误啊!”
……
噗通!
哥舒翰终于双膝跪倒,道:“微臣哥舒翰参见王上!君以国土待我,我以国土报之,愿为王上效死!”
崔耕赶紧以手相搀,道:“能得哥舒先生之助,孤王如虎添翼矣!从今往后,咱们富贵共享之。”
然后,又转身对众人道:“俗话说得好,功高莫过救驾,诸位的救驾之功,回到泉州之后,本王定当重赏。”
那十一骑也跪倒在地,道:“谢王上!”
……
……
马其实是非常娇贵的一种动物,虽然传说中,宝马良驹能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但那也只是传说罢了。所谓八百里加急传递紧急军情,那也得换马不换人。
所以,经过一天的狂奔之后,崔耕等人的大部分马匹已经暴毙,仅仅剩下的十来匹马也基本上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