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989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尽管黄师尊在营销之道上不怎么爽利,但名声还是很快就响亮起来了。无它,此人还是很有些真本事的。
崔耕此行去长安是为了得“照病镜”,救李旦的性命。虽然事实证明,“照病镜”就是一个骗局,但是,李旦的病总不是假的,崔耕还得想办法,找名医给李旦延寿。
这年头医道不分家,崔耕听了黄师尊的名字后,就想去看看,能不能把黄师尊拐到岭南道来给李旦治病。
众人跟着乡民们往前走,半个多时辰后,在一处山坪处停了下来。
此地已经聚集了四五千人了,能在人迹罕至的茅山聚起这么多人来,黄师尊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又过了半个时辰,有一五十来岁,手持拂尘,相貌清癯的老道,带着几个小道土到了。
这老道正是黄师尊,他坐在早已准备好的丈许高台上,开始讲道,讲得乃是《上清大洞真经》。
这经文有意思,是说上清有三十九帝皇,大道有《三十九章经》,人的身体中有三十九种部位。人修炼之时,若存思每章经之一神,神就能降临保护修炼者的某一部位。最终,通过存想和某种仪轨,将三十九个部位修完,人就能成仙了道,长生不老了。
在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看来,这不过是某种修炼设定罢了,分分钟自已能编出七八种来。
但在大唐年间的百姓看来,这黄师尊讲得简直是直通大道的无上真经,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在黄师尊讲累了休息的空当里,百姓们就纷纷拿出自已随身带的铜钱,放到那高台之前的木箱子里。人家黄师尊说得清楚,之所以在此讲道,是想化些钱财,在茅山上修一座天尊殿。
乡民们大都比较贫穷,每次布施都是一文两文的。若是有十来文,在这些人里,就堪称大富豪了。
崔耕暗暗有些奇怪,黄师尊若以此敛财,效率也忒低了点儿。毕竟,百姓们也就是图个新鲜,不可能天天来听他讲道。讲这么几天,撑死了也就赚个百八十贯,哪能修得起什么道观?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忽然,有个粗豪的声音响起:“一派胡言!道土啊道土,你睡糊涂了吗?你把这么多乡民聚集起来,到底想干什么?”
什么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