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顷,慈善公主启朱唇发玉音,唱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一首小曲唱毕,慈善公主来到阁罗凤的面前,微微一福,道:“阁罗凤王子,你可明白了吗?不知……您以为,自已和米加邓王子的文学之能,到底谁高谁低呢?”
“我……我……好吧,是米加邓赢了。”
阁罗凤一口老血好悬没喷出来。
以他的聪明程度,岂能看不出来,关键不在于米加邓,而是在那崔得杨。
好么,经这么一断句,整首诗真变成了一首小令。不仅毫无牵强之处,而且意境也不低于原诗,堪称神来之笔!
现在,人家米加邓就说那是自已原来的意思,自已也没法子反驳啊?
为了维护自已的形象,也只能愿赌服输了。
擦,我是猪脑子啊!
刚才何必指出米加邓少一个字儿,说他的文学之能不如我呢?就算是比人数拼投票,我也未必输啊!
……
……
就在阁罗凤悔得肠子都青了之际,崔耕却是一阵暗爽——将王之涣《凉州词》化诗为词,在后世都用烂了,被安在了各种名人的身上。比如纪晓岚,刘墉,张之洞……等等。感谢这个时代,标点符号没发明出来,给了自已可乘之机。嗯,经此一事,自已也算对得起慈善公主了。
慈善心中,却是一阵甜蜜,一阵幽怨。
她暗暗琢磨,想不到,那个冤家还有这个能耐,轻轻松松,就把一首好诗变成了一首妙词,既然如此,他的文学之能肯定不一般啊!那他刚才为何写的字,跟狗爬一般呢?难不成,他没被我吸引住?哼,坏人!
此时此刻,作为当世人的米加邓,却是对崔耕一阵感激。不仅仅是崔耕帮他获胜了,最关键的是,把他的漏洞给补充上了。要不然,回到邓赕诏,他自已都不会原谅自已。
米加邓握住崔耕的手连晃,道:“崔得杨先生,你真是一个好人啊!刚才,我的确就是化诗为词,可惜拙嘴笨腮,一时解释不清,被阁罗凤所乘,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
铎罗望趁热打铁,道:“现在本王宣布,第一局比试,是米加邓赢了,不知大家可有意见?”
“我们没意见。”
阁罗凤都认输了,大家又何必枉做小人?
铎罗望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那现在本王就宣布第二道题目……带上来!”
“是。”
随着铎罗望一声令下,两名壮汉扛着一根上下一边粗细的木材走上了高台。
铎罗望指着那根木头,道:“第二道题目,就是给出一个法子,判断这根木材哪头为根,哪头为梢。”
扑哧!
听到这个题目,不少人乐出声来。
甚至有人道:“铎罗望,这就是你选女婿的题目?这也太简单了吧?能分出高下来吗?”
第1369章 结果出预料
不怪那人质问,实在是这判断木材树根树梢的法子,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法子,出于吐蕃求亲大唐的典故。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吐蕃立国之后,松赞干布听说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大唐,而自已的手下败将吐谷浑国,竟然娶了一个大唐的公主。于是乎,也派出使者,要求与大唐和亲。
唐太宗绝了这个要求,松赞干布大怒,派兵攻打大唐,唐军败了数阵。直到唐太宗派出牛进达,大胜吐蕃,斩首数千,松赞干布才大惊退走,两国恢复了和平。之后,李世民把文成公主下嫁。
说白了,就是吐蕃用武力证明了自已乃当世大国,才得到了求娶大唐公主的资格,文成公主也不是李世民的亲女儿。
但是,在民间传说中,却不是这么回事儿。相传文成公主乃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吐蕃求亲大唐,与各国使节一起向大唐天子求取文成公主。
于是乎,李世民出了五道题目,来考校各国使臣。
第一个题目,是用丝绸带穿过一块有弯弯曲曲小孔的九曲明珠。
第二道题目,是指出一根两端一样粗的木棍的根部与梢部。
第三道题目,分清关在一起的一百匹马驹各自是哪匹母马所生。
第四道题目,晚上召唤入似迷宫一样的大宫看戏,戏后突发安排使臣独自回归自已的住处。
第五道题目,文成公主站到五百名姑娘中,让从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的使臣挑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