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辛曼儿微微摇头道:“《易经》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如果事关军国大事,不必告诉妾身。您告诉我,到底该如何配合就成了。”
好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子!
崔耕心中暗赞了一声,道:“本王只是要借重公主的名义,不需公主做什么特殊的举动。当然了,这和亲之事,事关公主的名节,本王定当将其影响降低到最小。呃……到了奚族之后,你若看得上那李方,就嫁给他。若看不上李方,你的婚姻大事,就包在本王的身上,我定当为你找一个如意郎君。”
辛曼儿站起身来,深深一福,道:“越王有“崔青天”之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说实话,妾身能活着离开那个家,已经是邀天之幸了,实在不敢奢望更多。至于我的婚姻大事么……全凭越王做主,就算为国牺牲,妾身也毫无怨言。”
“公主言重了,绝不至于如此。”
……
……
三日内,把一切安排妥当。崔耕的五万大军离开泰山,往幽州方向而来。
与此同时,他连传军令,命岭南道出动海军接应粮饷、补充兵员。毕竟李隆基的信誉不怎么可靠,万一他改了主意,出什么幺蛾子呢。
大军连续急行军十余日,已至定州境内。
想当初崔耕为定州长史,在此经营了两年多的时间。
行走在官道上,崔耕望着四周似曾相识的景色,想到自已之前在定州的种种经历,不由得唏嘘不已。
“报……”
正在这时,有三名骑兵疾驰而至,翻身下马,跪倒在地。
领头的乃是一名小校,道:“启禀越王千岁,我们捉到了一个契丹细作。”
“我不是细作,我不是细作啊!”马背上被捆着的那人高声道:“我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特意到契丹人中做个卧底,为越王效力的。”
扑哧!
崔耕直接乐出声来,道:“身在曹营心在汉?你这胡人,还挺能白话的啊。但本王就奇怪了,你怎么知道我会来定州的?难道你还能未卜先知不成?”
顿了顿,又面色一肃,道:“这小子嘴里不尽不实的,押下去,严刑拷打,务必把这厮的实话掏出来!”
“喏!”那小校拉了他就往远处走。
那人赶紧道:“别打!别打!越王要想打胜仗,千万莫打我我史干!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您听了之后,只要略施小计,就能给契丹人来个狠的!”
“嗯?史干?”
崔耕闻听此言,心中一动,道:“带回来吧。”
第1402章 赐尔名思明
史干看年纪不到二十岁,身材瘦长,眉清目秀,虽是胡人,往那一站竟颇有几分儒雅之气。
不过,他一开口就破了相了。
此时的史干满脸地谄媚之色,跪倒在地,道:“多谢越王千岁开恩!多谢越王开恩!刚才小人所言虽然略夸张了些,却没有半句虚言啊!”
“你先闭嘴,听本王问话!”
“是。”
崔耕上下打量了史干几眼,道:“看你的衣着打扮是契丹人,但这相貌……似乎有突厥血统?”
史干道:“越王千岁英明!小的不仅仅是突厥人,还姓阿史那氏,跟契丹那帮子胡狗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
如果说汉朝是非刘氏不得封王的话,那么突厥就是非阿史那氏族不得为汗。不过崔耕猜测,史干的阿史那氏,跟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差不多,似真似假,就是一笔糊涂账。当然了,这并不妨碍他鄙视契丹人为“胡狗”。
崔耕又问道:“你既是突厥人,全名又是什么?”
“阿史那*崒干,小人一向倾慕中华人物,这“史干”就是小人给自已起的汉名。”
“原来如此。你的原籍是哪里?”
“宁夷州。”
崔耕心中暗叫了一声“那就错不了了”,语气越发和蔼,道:“史干,你可愿意为本王效力?”
史干福至心灵,连磕了几个响头,道:“愿意,小人一百二十个愿意啊!实不相瞒,我就是来投奔您的。”
“那好,本王收下你了。嗯,史干这个名字,不怎么好听,本王赐你个名号,叫“思明”,取其弃暗投明之意。”
“谢王上赐名,史思明参见王上!”史思明毫无心理负担地躬身下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