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草原名族南下“打草谷”,主要还是食物不够,不得不南下抢掠。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大宋朝时,和契丹定下澶渊之盟,三十万两白银,就把契丹人打发了。
换言之,契丹贵人们从每年的抢掠中,所得绝对不超过三十万两白银,也就是大唐时期的三十万贯钱。
记住,这笔钱契丹皇帝还得跟贵人们分呢,这不是契丹皇帝一人得那么多钱,而是所有契丹贵人阶层,总共能得那么多钱。
所以,只要崔耕承诺契丹受灾之时,给予赈济。这对契丹贵人们就是一大利好了。
当即,契丹贵人们面面相觑,包括小可汗李千莫在内,纷纷跪倒在地,道:“参见越王千岁,愿为越王千岁效力。”
“很好!”
崔耕坦然受了大家三拜,道:“本王的名声,大家都知道,时刻以百姓为念,从不滥杀无辜。只要尔等忠心为本王办事,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多谢王上!”
“既如此,李千莫听封。”
小孩儿恭谨地上前,道:“参见越王!要不是您明察秋毫,知晓了可突于的奸谋,我契丹王族恐怕尽皆死无葬身之地。您的大恩大德,千莫没齿难忘。”
“嗯,难得你小小年纪,就如此明理。本王加封你为松漠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契丹可汗。”
李千莫连连磕头,道:“多谢王上!愿为王上效死!”
其实,按规矩讲,只能是李隆基加封李千莫,崔耕并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此时此刻,包括各国使者在内,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此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崔耕的地位可比李隆基重多啦。
……
……
越王崔耕死而复生,使连环计,先杀契丹可汗李娑固,再杀可突于,册封小可汗李千莫,并且派史思明控制契丹国政。
这个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新罗海军还没开到剑南道呢,急急忙忙地回转。非但如此,金宪英又赶紧派出了一支使团,前往泉州谢罪。
渤海国赶紧命国内重塑神使像,全体国民必须每日三叩首,晨昏一炷香,就是国主乞起祚荣也不例外。
突厥的使者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赶来幽州,解释说自已之前的那些宣言,只是和李隆基虚与委蛇。
至于李隆基呢?
此时正用几欲喷火的目光,看向了眼前的这四位宰相,以及……宦官牛仙童!
第1417章 最佳背锅侠
李隆基恶狠狠地道:“说!那崔耕是怎么得到诃黎勒的,是不是你泄的秘!”
“奴婢冤枉啊!”牛仙童早有准备,虽然表情慌乱,内心却是一片平静,道:“陛下请想,知道高仙芝这事儿的,并非奴婢一人!知道诃黎勒的具体位置的,也不仅是奴婢一人啊!”
“胡说!知道高仙芝秘密的大概能有十几个,但是,知道诃黎勒的具体位置的,就是朕、你和杨思勖。杨思勖已经被崔耕所擒,不是你牛仙童干的,难不成是朕干的?”
“奴婢当然不是那个意思。但是,陛下您想想,这杨思勖虽然被崔耕抓住了,这不是还没杀吗?”
“怎么?你还盼着杨思勖去死?”
“那倒不是。只是……您想想,杨思勖究竟有什么用,能让崔耕把他留着呢?”
“嗯?”
李隆基闻听此言,心中陡然一惊!
他心中暗想,对啊!别人也就罢了,人才难得,崔耕可能不想杀,收为已用。但是……这杨思勖就是一个死太监啊!崔耕留着他干啥?浪费粮食么?
李隆基沉声道:“照你的意思说……真正的内奸,就是杨思勖,而不是你牛仙童?”
“就是杨思勖,就是杨思勖啊!”牛仙童还没开口呢,李林甫已经迫不及待地插话了。
没办法,当初李娑固派人,和李林甫暗中联络,定下了除去崔耕之计。正是这个功劳,李林甫才得以宣麻拜相,。
如今这个计划不但完全失败了,而且崔耕进一步掌握了契丹的国政——原来契丹投降,即便李娑固是真心的,那也只是名义上的投降,契丹内部崔耕插不进手去。现在,崔耕却可以左右契丹的一半国政。
还有最关键的,李隆基这次的脸丢大了。好么,联合外族对付本族不说,最后还可耻的失败!
大唐朝廷这边,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