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吴令光负责威胁,张文休负责干黑活儿,这支海盗的队伍越来越大。
另外,手里有了钱,吴令光发挥了他长袖善舞的本事,贿赂地方官员,勾结某些不法僧人,令众海盗来无影去无踪,客商深受其害。
渐渐地,这支队伍发展到万人左右,吴令光主内,张文休主外,双方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难分高下。
但是,这么多海盗聚在一起,想不被官府察觉,根本不可能。想不被清剿,也根本不可能。
于是乎,张文休通过关系,在扶桑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基地。并且摇身一变,打起了张文休的旗号,开始抢掠港口。
就这样,这支海盗抢掠港口的时候,就打张文休的旗号。等到收取保护费的时候,却又打吴令光的旗号。吴令光的基地,好像是完全不存在一样。
等到了渤海国立国的时候,张文休要率领大军,投奔渤海国。这时候,吴令光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原来这支海盗不受人拘束,自由自在。怎么张文休就想着受渤海国的招安呢?
好吧,就算他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这不是还有新罗、扶桑乃至大唐可以投奔吗?别的不说,自已可是认识几个大唐高~官呢,让唐军招安也不是什么难事,投奔鸟不拉屎的渤海国干啥?
但是,就在这时候,张文休出手,将吴令光灌醉了,准备杀死他。
在吴令光临死之前,张文休才露出了真面目,原来他是扶桑人,所谓的张文休只是化名。
他受扶桑朝廷的指派,前来大唐寻机刺杀大友皇子。大友皇子在大唐颇有实力,没那么容易刺杀。张文休这才吴令光合作,暗暗积蓄实力。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支海盗的势力发展到如此强大。最近,扶桑朝廷有令,命他们投奔渤海国,为渤海国奠定立国之基。
当然了,扶桑人也不是活雷锋,一心为渤海国着想。他们的目的,还是让渤海国挡住大唐,扶桑趁机吞并新罗、
然而,就在张文休动手的时候,吴令光的两个心腹手下拼死赶到,将其救走。
这回张文休可真着急了,吴令光主政,在海盗中心腹甚多。就是不是吴令光心腹之人,也对其颇有好感。
如果吴令光和海盗众重新取得联系,那帮子海盗起码会跑一半。所以,张文休派遣心腹,不断追杀吴令光。
吴令光没钱了,之前结交的那些官员哪会再看他一眼?走投无路之下,终于厚着脸皮找到了自已的老首领陈三和,请求庇护,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这样啊……”崔耕听完了眉头微皱,道:“不对,还是不对。吴令光,你没跟本王说实话。”
吴令光当即叫起了抱天屈,道:“小的所言句句发自肺腑,但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
“哦?是吗?”崔耕冷笑道:“渤海使者管本王要你的脑袋,以三个月为限。而你,恰好在第二天来投奔本王。天下有这么巧的事儿吗?还有,渤海国怎么又会知道,你会投奔本王的?最后,难道渤海国就不怕你告诉了本王实情,抓住他们的把柄?嗯?”
第1426章 劝降沙弥岛
吴令光赶紧解释,道:“那张文休的人对我紧追不舍,虽然不知我的具体位置,大致范围却是清楚的,所以,他们知道我已经到了岭南道。另外,他们知道我和陈老大的关系,我来找您,应该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怕您庇佑小的,才提出了用我换大门艺之事。”
陈三和道:“还有一种可能:吴令光并没有投奔我,也没来找王爷庇佑。您为了完成和渤海国的约定,发出海捕公文,悬赏捉拿吴令光。他见机不妙,逃出了岭南道境内。那不是正合渤海国之意?”
“有道理啊……”
崔耕忽然意识到,自已有些想左了。
现在是陈三和为吴令光求情了,自已才觉得陈三和为吴令光求情理所应当。
实际上,仔细想想,吴令光当初带人叛了陈三和,双方就算没撕破脸,也差不了多少,吴令光找陈三和帮忙的可能性着实不大。
渤海国主要目的,应该就是如陈三和所言,让自已打草惊蛇,将吴令光逼出岭南道,继续追杀。
当然,尽管想明白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到底该如何解决,还是一大难题。
崔耕暗暗寻思,吴令光在众海贼中颇有威信,奇货可居,就这么交给渤海国,太不甘心了。更何况,现在还有老部下陈三和的面子。
但是,不把吴令光交出去?那大门艺的事情到底如何解决?
还有最关键的,张文休乃是扶桑人,关于这点,渤海国应该是知情的。
此事可以说明,扶桑和渤海国已经结成了某种同盟。既然如此,自已推测的,渤海国也不愿意和已方作战,就不那么靠谱了。
就算自已这边愿意息事宁人,抽出手来对付新罗,人家渤海国也未必答应。就算答应了,也未必守信。等自已攻打新罗的时候,渤海国突然出兵,自已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可怎么办?
一时间,崔耕意识到,自已面临的形势无比险恶。
最终,他牙一咬,心一横,道:“本王打新罗,渤海国很可能在扶桑人的挑唆下参战攻我。但本王打渤海国,新罗因为金宪英的缘故,却很可能选择作壁上观。既然如此,我就先打渤海国!”
说着话,他看向吴立光道:“本王可以动用力量,帮你联络旧部,你有多少把握?”
“现在可不好说。”吴立光苦笑道:“我刚逃走的时候,把握当在九成以上。但这都过去两三年了,最心腹的那批老兄弟恐怕已经遭了张文休的毒手。现在能拉出多少人来,实在不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