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一碗酒喝干容易,难的是,越王千岁,身份尊贵,真的肯这么干,对于众海盗来说,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现场顿时一片欢腾!
待人们的声音渐低,崔耕放下酒碗,笑着道:“那本王就不拘束大伙了,大家随意,随意哈,今晚没有军令,开怀畅饮!”
“是!”
众海盗再次欢声雷动,猜拳行令起来。
有些人甚至端着酒碗,来找安思顺和杨玄琰喝上一碗。崔耕都表现出招揽人心的姿态了,他们当然也不好不喝。
有那更高身份的海盗头子,则在吴令光的引领下,来给崔耕敬酒。双方算是混个脸熟。
连喝四五碗之后,崔耕直感觉一股浓重的倦意上头,嘟囔道;“你们这酒是哪来的?怎么感觉比一般的酒劲儿……劲儿……”
说着话,崔耕眼前一黑,就人事不知了。
安思顺眼明手快,尽管有些醺醺然,赶紧去扶,刚扶住崔耕,却忽然感觉一阵头晕眼花,身上的力气,正在飞速地流逝……
噗通!
临倒地之前,安思顺模糊的看到了杨玄琰倒下去的身影。看来他对危险的直觉,仅仅是对迫在眉睫的危险有用,面对这加了料的酒就无能为力了。
一个念头迅速在安思顺的脑海中划过:张文休临死前,说在黄泉路上等着王爷,这是……应验了么?
第1430章 登船与下船
十日后,泉州越王府,正殿中。
安乐公主李裹儿、平阳公主拉达米珠、卢若兰,太平公主李令月,面南背北,并排而坐。
排列在两厢的,左边是以封常清为首的众武将,右边则是以周兴为首的众文臣。
这些人个顶个的面沉似水,一言不发,大殿内的气氛凝重之极。
没办法,当日崔耕入吴令光的大营喝酒,结果连同安思顺杨玄琰在内,三人都是一去不归。
等大家去找的时候,发现不仅少了这三人,还少了吴令光和他的几个心腹,以及……一条船。
林知祥、陈三和见状,好悬没吓死过去,赶紧派船去找。然而,大海茫茫上哪去找啊?
众人分头行动,好死不死的是,第二天下午,东海上又突起了狂风。
大风连刮了三天三夜,船只只能自保。等大风好不容易停了,时间过去许久,寻找崔耕等人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找人是找不着了,不过,看那蛛丝马迹,应该是吴令光出了问题,把崔耕三人绑走了。
既然如此,就等着绑匪提条件吧。然而,时至今日,也没人和岭南道联络。
换言之,现在崔耕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大伙能不郁闷之极吗?尤其是林知祥、高仙芝等人,更是有着直接的责任!据传闻,林老头这几天都寻死觅活多少次了。
至于高仙芝?嘿嘿,人家今天根本就没来参会。人心浮动如斯,更是在大家的心头,蒙下了一层阴影。
“报——”
正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忽然有一名侍卫,飞奔入内,手持一个信封,道:“高将军已经坐船离了泉州,这是他留下的一封信。”
啪!
宋根海是崔耕的老臣子了,在大殿内有一席之地,他闻听此言,猛地一拍几案,道:“反了他了!难道他就不怕我军断了他的给养!”
“人家恐怕真不怕。”封常清面上青气隐隐,强压着怒火,道:“高仙芝完全可以重新投奔李隆基嘛……就是投新罗,投扶桑,都可以嘛……只是他恐怕忘了……虽然越王不在,却不是无人能制他!”
说着话,他站起来,微微一躬身,道:“高仙芝的手下,有很多封某人的旧部。某请秘密往浿水一行,看看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这个狼心狗肺之徒!”
在历史记载中,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感情非常好,堪称刎颈之交。不过,由于崔耕改变了历史,这二位交情并没有历史记载的那么深。
最关键的是,高仙芝没在崔耕受封岭南王之际,率部南下,封常清对他有非常浓重的心结。
这次高仙芝见崔耕生死不明,回了浿水,真把封常清气坏了。
当初高仙芝留唐,崔耕出于不削弱大唐防务的考虑,劝一部分人留在了高仙芝的大营中。
所以,后来高仙芝转投崔耕,没遇到什么阻力。同样地,封常清前去策反,也是有一定把握的。
不过,太平公主却慢条斯理地道:“封将军不必着急。”越王出外之时,多次派你主持大局。现在越王不在,正要借助封将军的虎威稳住军心,不可轻举妄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