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1132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经过一连串的军事政变,突厥可汗的权威当然无存。最后,一个叫骨咄的突厥大将,将新可汗杀死,自立为可汗。
突厥人一向以阿史那氏为可汗,骨咄坏了规矩,国人更加不服。
李隆基看出了便宜,派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抚回纥、拔悉密等部落,和唐军一起,攻打突厥。
经过一连串的战争后,突厥灭亡,回纥人吞并了拔悉密以及大量的突厥部族,迅速兴旺发达起来。
现在回纥麾下的人口过了百万,控弦数十万。
这时候李隆基才发现,灭掉突厥对大唐其实没啥好处。回纥人取代了突厥人的位置,照样威胁着大唐边疆。
不幸中的万幸,回纥一口吃成了个胖子,消化不稳,急于整顿内部,也不想和大唐产生摩擦,对大唐朝廷一向恭顺。
于是乎,李隆基下旨,回纥人即便有什么出格之事,大唐边军也要对回纥人尽量忍让,不要再引发新的战争。
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波斯元帅阿布,不知怎么和回纥人搭上了线,声称越王崔耕就在高昌人的队伍中,如今已经离了高昌城,假装往小勃律国而来。
如果回纥人能将计就计,截断崔耕的东归之路,岂不去一心腹大患?
回纥人当然不怎么信阿布的话,但是,这个借口可是太好啦。回鹘就算吃的再撑,眼见着地上有聚丰隆银号的钱票,那也得捡起来。
于是乎,回纥人以阻断越王东归之路的名义,出动大军,侵占了大唐大量的疆土。
当然了,这疆土面积是广大的,价值是很小的,既没什么人口,也没什么矿藏。
安西军左思右想,觉得不值当为这些土地和回纥人翻脸,也就忍了。
阴差阳错之下,现在回纥人已经将崔耕的东归之路,彻底阻住。
“原来如此……”
崔耕听完了,猛地一拍几案,喃喃道:“好一个阿布,这一招借刀杀人之计,真够狠的啊!想不到你在逃命之机,还能算计本王一把。”
薛裕可怜巴巴地道:“越王您就别谈什么阿布了,现在的关键是……咱们到底该怎么办?这被回纥人把道路一拦,咱们就是想去投吐蕃也不可得啊!”
第1498章 整合杂牌军
到底怎么办?
其实大家现在的选择无非两条:其一强行攻下小勃律国,从小勃律国往前走,绕路出海。其二,强行往回走,回转剑南道。
往西走,是对抗驻扎在小勃律国的十万吐蕃军以及小勃律国本身的几千军队,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还要对付西域其他诸国的军队以及大食军。
往东走,是对抗几十万回纥军以及几十万安西军。
而现在崔耕这边有多实力呢?精锐陌刀队八百,高昌军四千,武装平民两万余人,以及拔那汗义军七千余人。
四千高昌军大概能达到普通唐军的程度,七千拔汗那军,还不如唐军呢。
崔耕考虑良久,还是决定打小勃律国。一是拔汉那人在小勃律国有内应;二是,这事儿是有“先例”的。
在历史记载中,高仙芝正是以一万唐军打败了十万吐蕃军,并且攻占了小勃律国,一战成名。现在崔耕手下有着“盛唐梦之队”,未必就不能复制高仙芝的奇迹。
当然,人家高仙芝当时是率领的大唐的精锐部队。而现在崔耕的手下,却是一群杂牌军,还是有些不同的。现在崔耕的当务之急,是将这群杂牌军,统合成一支统一的军队。
“诸位,且听本王一言……”
崔耕将形势简单分析了一遍,最后道:“所以,咱们手中的实力,大概是一万多一点。你们是想一万破十数万呢?还是一万破近百万呢?大家议一议吧。”
薛裕赔笑道:“虽然越王乃大唐第一名将,但咱们现在最好是保守点儿,一万破十万吧。”
“那好,薛裕王子的实力最强。就请薛裕王子前往小勃律国,一举破城吧。”
“别介啊!”薛裕一听这话就赶紧又跪了,道:“我们拔汉那人哪是吐蕃人的对手?真到了小勃律,别说破城了,自保都困难。”
李泌当然知道崔耕是怎么想的,马上配合着怒喝道:“薛裕,你好大的胆子!按你的意思,是我们这点子人做主力攻打小勃律国?你们拔汗那人却要在一旁袖手旁观?”
薛裕道:“我不是那个意思。呃……我是说……我们拔汗那人虽然愿意出力,但若没有越王的指挥,根本就不堪一击啊!”
“哦,敢情你还真明白这个啊。”李嗣业冷笑道:“我还以为,你觉得一万破十万,是多么容易的事儿呢?”
薛裕道:“那哪能呢?我是对越王千岁有信心,却对自已的实力没啥信心。别说一万对一万了,就是七千对七千,都未必打得过人家。”
“难得王子殿下如此有自知之明。”崔耕点了点头,道:“那本王要求,直接接管拔汉那的军队,王子殿下有何意见?”
薛裕毫不犹豫得道:“没意见。在下认为,当此危急存亡之秋,非越王直接全军指挥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