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崔耕的面色一肃,开始正视起自已这个可爱的女儿来。
崔芬道:“孩儿觉得吧,收税就是收钱,当然得以钱财多寡而论。有的人家人口多却贫寒,就应该少交。有的人家人口少却家境富裕,就应该多交。”
“这……这……”崔耕听完了,激动道:“这是你自已想的?还是你娘告诉你的?”
“芬儿听娘亲偶然间提起过,有些人家因为人口多,交不起税,被迫逃亡的故事。”
“光听个故事,芬儿小小年纪,就能想到这么多?”崔耕颇为欣慰道:“我崔家出了一个凤凰啊,哈哈!”
小孩子就喜欢被表扬,崔芬昂着头,得意道;“怎么?父皇听了芬儿的建议,是准备改变税制了?”
崔耕苦笑道:“哪有这般容易?真听你的,恐怕……我岭南道永无宁日矣!”
第1606章 天子邀二郎
崔耕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
大唐年间的税收,主要是农业税,而农业税的主要征收方式,就是“租庸调”制:每年输粟二斛,稻三斛,为租;输绢二匹,绫、绞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为调;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免役者每免一天,输绢三匹,为庸。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种人丁税,每个成年男子缴纳一样的税收。
在大唐初年,这种税收方式,还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大唐施行的是“均田制”。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田地,是朝廷授予。既然每个成年男子的田地都差不多,那么,理所当然地,得承担相应的税收。
但是,这种税收到了现在,就弊端丛生了
无它,随着人口滋生,官府渐渐地无田可授。随着土地兼并的越演越烈,渐渐地,富者轩陌相通,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时候再按照人头收税,就是逼着贫者逃亡,富者却是大占便宜。长此以往,国家的税收也会越来越少。